春节的热闹气息还未完全散去,阳家便已开始为阳光耀的婚礼忙碌起来。
窗棂上残留的鞭炮碎屑尚未来得及彻底清扫,新的喜事已然临门,空气中仿佛都漂浮着忙碌而欢欣的气息。
日子定在五月二号,是个春暖花开的好时节。
选这个日子是张秀英的主意,她翻着黄历,又琢磨着天气,说这时候不冷不热,穿衣服好看,办酒席食材也相对丰富些,新娘子穿着单衣不会冻着,宾客们站在户外也舒坦。
更重要的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寓意着小两口的日子也能如同这季节般,欣欣向荣,美满幸福。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婚礼当天的仪式反倒简单,无非是向领袖像鞠躬、念一段语录、亲朋好友吃顿便饭。
繁琐和讲究,全在婚礼前的准备上,那是对新生活的郑重开启,是家庭实力与人脉关系的微妙较量,更是父母对子女最深切的关爱与祝福的具体化。
张秀英翻出攒了多年的布票、棉花票,又托关系找门路,一样样置办着新家需要的物什。
那些票证被她用一块蓝底白花的手帕包着,藏在衣柜最底层,平时舍不得动用分毫,如今为了儿子的婚事,全都倾囊而出。
她穿梭于各个百货商店,比较着质量,权衡着价格,小心翼翼地将有限的票证用在刀刃上。每一次成功的采购,都像打了一场胜仗,让她脸上增添几分光采。
把这些结婚用品置办齐全,花钱多少,对于双方家庭来说不重要,但需要的各种票证是个大难题。
双方的家庭都得尽心尽力,才能凑齐。
阳家拿出了所有积攒的票证,亲家那边,岳书记家虽然地位不同,但在票证面前同样捉襟见肘,也千方百计地筹措了一些,尤其是那些紧俏工业券,多是岳家想办法解决的。
新被褥要四床,寓意四季平安。被面最好是鲜艳的牡丹或鸳鸯图案,喜庆吉利。
张秀英和李桂花婆媳俩,灯下飞针走线,棉花絮得厚薄均匀,针脚缝得细密整齐,每一针每一线都缝进了对新人最质朴的祝福。
阳光辉偶尔下班早,也会在一旁帮着抻抻被角,逗弄着在屋子里跑来跑去、一刻都不肯安分的壮壮,小小的房间里充满了温馨。
新脸盆要一对,印着红双喜字,锃亮照人。热水瓶要铁壳的,保温效果好,鲜红的底色上印着盛开的牡丹。
痰盂要搪瓷的,结实耐用。茶缸子要带盖的,上面同样少不了红双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