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样都需票证,每一样都得来不易。
每添置一样,张秀英都要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归置到新房一角,看着那一点点充盈起来的空间,心里就踏实一分。
前楼被隔开了三小间,结婚的新房也只能占用其中的一小间,总共就只有几平米。
房间狭小,而且没有窗户,只能靠一盏昏黄的电灯照明,白天也得开着。但这难不倒阳家人。
粉刷墙壁、糊顶棚、打家具……这些活计,阳家父子齐上阵,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和周末休息日一点点完成。
阳光明虽已是财务科科长,但在家里从不摆架子,卷起袖子,样样抢着干。
他手脚麻利,又有头脑,很多活计一点就通。刷墙时,他提醒父亲腻子要刮得薄而匀,这样干了才不开裂;
糊顶棚时,他建议先用旧报纸打底,再糊上新买来的白色带暗纹的顶棚纸,既节省又平整;
打家具时,他画了简单的图纸,计算好木料尺寸,尽可能减少浪费。
他甚至想办法弄来一点清漆,把那个旧衣柜里外刷了一遍,顿时显得光亮如新,让阳光耀这个准新郎官省了不少心,连连拍着弟弟的肩膀说:“明明,还是你有办法!”
李桂花带着壮壮,帮着张秀英缝缝补补,洗洗涮涮。
新买的床单、被里都要过水洗一遍,晒得充满阳光的味道。
一家人忙得脚不沾地,心里却像揣着一团火,亮堂又暖和。
每天晚上,围坐在饭桌旁,吃着简单的饭菜,讨论着婚礼的细节,计算着还缺什么东西,哪张票证还没着落,虽然琐碎,却充满了共同的期盼和目标。
弄堂里的邻居们见了,没有不羡慕的。饭点时分,家家户户在门口支起小桌吃饭,难免互相打听、议论。
“秀英啊,你们家耀耀,眼光就是好!岳书记家的千金,真是好福气!听说新娘子又文静又懂事,一点架子都没有。”陈家阿婆端着饭碗,啧啧称赞。
“光明现在也出息了,又是科长又是先进,工资涨了那么多,你们老阳家真是越来越兴旺了!以后就等着享小儿子的福吧!”陈爷叔摇着蒲扇,语气里满是感慨。
张秀英听着这些恭维,脸上笑开了花,嘴里却连连谦虚:“都是孩子们自己争气,我们也就是跟着沾光。
都是组织培养得好!岳书记家家风好,心蕾那孩子确实没得挑。”
话虽这么说,但走在弄堂里,她的腰杆挺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