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带着一种明显的引导意味,继续轻声说道:
“嗯,赵厂长主管生产,对各科室的实际人力需求最了解,他先签字认可,这份申请的分量就更足了。
等报告流程走到岳书记那里的时候,您最近要是没什么特别紧急需要请示汇报的事,其实也不必特意为这个去打扰岳书记。
一切按正常程序走就好。
跟科里同事们闲聊提起时,也可以顺便说说报告是送赵厂长审批了,毕竟赵厂长主管生产,最了解基层人力需要,他的判断肯定错不了!”
郎天瑞只觉得心头震动,他彻底明白了!
阳光明这是在教他如何把这件事做得更漂亮、更稳妥、更不着痕迹,甚至……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附加效果!
第一,先找赵国栋厂长首签。
赵国栋是厂里二把手,主管生产,一般不插手人事上的事情,但某个岗位缺不缺人,理论上他更有发言权。
如果他觉得劳资科申请合理,签了字,那这事就等于先过了二把手这一关。
万一,他只是说万一,岳兴国书记那边出于某种考虑暂时不同意,或者对阳光耀另有安排,这份被赵厂长认可了的申请就算最终被搁置或驳回,他郎天瑞也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在赵厂长那里留下了积极为科室争取的好印象。
而他的那份“心意”,岳书记只要不傻,也能猜到,会记在心里。
第二,如果岳兴国书记同意,那么在有赵厂长首签的前提下,他只需要顺水推舟地也签个字,事情就圆满办成了。
这样既避免了岳书记直接插手安排自己“准女婿”的嫌疑,显得公正合规,又让郎天瑞成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功臣,岳书记自然会承他这份情,而且这份情因为做得巧妙,会显得更重。
第三,也是最精妙的一点!
岳兴国副书记会因此欠下赵国栋厂长一个小小的、几乎微不足道的人情——毕竟赵厂长是基于工作需求,率先批准了这份申请,合情合理,撇清了这件事和岳副书记的关联。
虽然对两位厂领导来说,安排一个正式工编制可能只是小事一桩,但赵国栋无形中承担了“首签”的责任,某种程度上替岳书记分担了潜在的舆论风险,也让岳书记避免了直接以权谋私的嫌疑。
这件小事,很可能成为赵厂长和岳书记之间的一个微妙的积极的互动契机。
而这第三点,郎天瑞相信,很可能才是阳光明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