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名字,刘金生和殷永良就能借题发挥,夸大后果,顺理成章地将他挤走。
一周下来,阳光明首签了十几份重要文件,从成本分摊计算到专项资金请款,从采购付款到职工福利发放,他逐页审核,反复验算,对存疑的数据必定追查到底,直到彻底搞清楚为止。
他签出去的每一份文件都经得起推敲,愣是没让暗中观察、等着挑错的刘金生和殷永良找到任何纰漏。
刘金生还能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但眼神深处已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阴霾。
而殷永良则表现得越来越焦躁。时间对他而言更为紧迫,如果等阳光明彻底熟悉业务、站稳脚跟,那么最终被挤走的那一个,就只能是他了。
被动等待找不到机会,殷永良决定主动出击。就算冒一些风险,也必须迈出这一步!
以殷永良多年的财会经验和在科室经营的人脉,他有信心联合四组、五组的组长,在送审文件中设置一些专业、隐秘的陷阱。
他相信,即便阳光明学习能力再强,毕竟初来乍到,缺乏必备的经验,面对这些精心伪装过的问题,很大概率会疏忽过去。
这天下午,五组组长赵卫国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惯常的、略显刻板的笑容:
“阳科长,这是三车间细纱机大修项目的二期资金拨付申请,金额比较大,需要请您审阅签字。”
阳光明接过文件,这是一份专项资金拨付审批单,后面附着采购合同、进度验收报告、发票清单等厚厚一沓材料。
他快速浏览了一下审批单,金额确实不小,几乎占了大修批复资金总额度的百分之六十。
验收报告上赫然写着“已完成总修计划的百分之六十,符合二期大修付款条件”,后面有技术科和车间的签字盖章,日期是前天。
“好,放我这里,我仔细看看。”阳光明面色如常地说道。
赵卫国应了一声,便退了出去。
阳光明再次拿起审批单,目光锐利起来,逐字逐行仔细扫过。
格式、文号、签字、盖章……看起来天衣无缝,完美地符合一切规章制度的要求。
他还是和以往一贯的谨慎,将那摞厚厚的附件材料拿到面前,一份一份,逐页仔细翻阅。
采购的条款细节,验收报告上的每一个数据,申请拨付的金额与约定的付款进度是否精确吻合,附件之间的逻辑关联是否严密……
时间在安静的阅读和思考中悄然流逝,办公室里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