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脸上闪过一丝极快的不自然,像被火苗燎了一下,连忙垂下眼皮,掩饰性地抬手捂住嘴,咳嗽了一声,声音含糊不清:
“好……好多了。就是还有点乏,歇歇就好了。你别操心我,顾好阿毛和红红要紧。”
她不敢看女儿的眼睛,目光游离在墙角。
阳香兰见母亲能清晰地回应,精神状态似乎确实比前两天好了不少,心里也为母亲身体好转而由衷地高兴,便没再多想,只当是她回到熟悉的环境,又卸下了时刻要照顾自己的担子,母亲得以安心休养的缘故。
她点点头,抱着襁褓里又开始扭动的阿毛,另一只手牵起红红温热的小手,跟家人道了晚安,走进了旁边的小隔间。
昏暗的灯光下,阳永康和正准备去洗漱的张秀英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极其短暂的眼神。
那眼神里包含着复杂的含义:对香兰现状的担忧,对未来的谋划,以及对眼下必须守口如瓶的共识。
全家人在背后为香兰谋划未来的事,是眼下绝不能让香兰知晓分毫的秘密。
以香兰那刚烈要强的性子,以及对建军那份深厚入骨的情意,她此刻是断然接受不了“改嫁”这个念头的。
几年时间里,香兰肯定不会有改嫁的念头,甚至会下定决心就这么过一辈子。
她可以这么想,但作为父母的二人,却不想看着年纪轻轻的女儿守一辈子寡。只能推着他往前走,不管能不能如愿,总得尝试一下。
强行摊牌,只会激起她强烈的抵触和更深的痛苦,甚至可能做出极端的事情。
只能等待,像熬药一样,等待时间这味慢性的药剂,一点点抚平她心头的创伤,等待她在娘家这个相对安稳的新环境里,逐渐走出丧夫的阴霾,身体和心灵都恢复一些元气。
那时,再在她耳边,由她信任的人,比如母亲或嫂子,旁敲侧击,慢慢渗透这个想法,或许才有一线渺茫的可能。
接下来的几天,日子在一种表面平静、内里各自忙碌筹备的状态中悄然滑过。
弄堂里的生活依旧,刷马桶的声音在清晨准时响起,煤球炉子冒着青烟,主妇们在水龙头下淘米洗菜,谈论着凭票供应的紧俏商品。
而阳家,则围绕着那八百块钱,有条不紊地行动着。
李桂花特意挑了个上午,穿戴整齐,回了一趟娘家。
她娘家人虽不宽裕,但听说是买国营厂正式工的名额,都明白这是天大的好事,关乎女儿和外孙一辈子的前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