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挺直了腰板,语气斩钉截铁,“未来一定归还,按月从工资里扣都行!绝对不会让爸妈为难!”
张秀英一直仔细听着,布满皱纹的脸上没什么表情,但浑浊的眼睛里却在飞快地计算着家里的存款。
她个人是极支持儿媳妇买下这个工作的。
国营大厂的正式工,响当当的铁饭碗,每月有固定工资,有劳保福利,这是多少人挤破头都求不来的。
虽然要一次性拿出八百块巨款,但只要工作几年,就能稳稳当当地挣回来,长远看绝对是笔划算的买卖。
而且李桂花这话说得明白敞亮,家里支持的这笔钱算借款,将来要还。
既然是借,不是白给,那就不算偏袒老大一家,将来东北的光耀和香梅知道了,也挑不出大道理来。
政策卡着脖子不让他们回城,就算自己和老头子有心把机会留给远方的儿女,现在也只能先顾眼前,抓住这实实在在落到眼前的机会。
更关键的是,今天下午在王家,李桂花那番寸步不让、有理有据替香兰争抚恤金保管权的表现,实在让张秀英刮目相看。
这个儿媳妇,平时看着有些小算计,但关键时刻有胆识、有章法,能顶事!是个能撑起门户的人。
现在她不过就是借四百块钱的事儿,确实有点多,但家里又不是真拿不出。老头子那份工资加上自己的积蓄,咬咬牙是能挤出来的。
想到这里,张秀英脸上露出了明确的支持神色,她看向阳永康,声音不高,但态度清晰:
“老阳,桂花说得在理。机会难得,能有个正式工作,是多少人盼都盼不来的。这钱既然是借,将来要还,我看行。家里……”
她顿了顿,目光下意识地扫过小儿子阳光明,又像是不经意地掠过丈夫,“挤一挤,总能拿出来。”她的倾向性已经表露无遗。
一直沉默地坐在小板凳上的阳光明适时开口,声音平稳,打破了父母之间短暂的静默:
“爸,妈,我也支持大嫂买下这个工作。”
他看向大哥阳光辉和李桂花,条理清晰地说,“大哥那三百,加上大嫂娘家能借的一百,是四百。剩下的四百……”
他语气依旧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我这边能拿出二百借给大哥大嫂,家里再给凑一凑,这样大哥就不用再去找工友借钱了。”
他的话轻描淡写,但“二百块”这个数字,在这个年代,从一个工作不到一年、刚刚提级没多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