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向文点点头,翻开手边的一个牛皮纸文件夹:“第二,是关于一次性抚恤金。
王建军同志被认定为‘因公牺牲’,这是厂委会慎重研究后一致通过的定性。”
他重点强调了“一致通过”四个字,继续说道:
“按照国家和厂里的相关规定,因公牺牲职工的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是本人十八个月的基本工资总和。
王建军同志的基本工资是每月四十二块五毛,所以抚恤金总额就是四十二块五乘以十八个月,也就是七百六十五块整。”
他报出了一个具体而清晰的数字。这个数额符合政策,在眼下这个年代,不算低。
王师傅和阳永康都沉默地点点头,没有异议。
阳光明对这个标准,心里有数,也知道这是政策框架内的顶格,同样没有出声。
房间里只有纸页翻动的声音。
“第三项。”
马向文继续道,语气放缓了一些,“是供养直系亲属的定期抚恤金。这是长期的抚恤,按月发放。”
他详细解释了政策:供养对象必须是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的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未成年子女。发放标准通常是逝者工资的一定比例。
“我们核实了情况。王师傅和王师母,不符合规定标准。
王师傅还在工作,有收入;王师母有劳动能力,也有王师傅这一份收入来源,同样不符合标准。”
他的话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但表述得清晰客观。
“所以,符合条件的,是王建军同志的未成年子女——女儿王红红,三岁;儿子刚满月。
两个孩子,都符合条件。
因此,厂里决定,每月发放给这两个孩子,其父王建军同志基本工资的百分之四十,作为他们二人的生活费,直到他们成年或不再符合供养条件为止。
这样算下来,两个孩子在成年之前,两个人加起来,每月都能领取到十七元的抚恤金。”
他再次报出了一个具体的金额,十七元不是一个小数字,最重要的是每月都有。
这笔长期的生活费,对失去顶梁柱的王家,尤其是对拉扯两个年幼孩子的阳香兰来说,是未来生存的关键保障。
王师傅浑浊的眼睛里终于有了一丝微弱的光,像溺水的人看到了浮木。他嘴唇哆嗦着,连说了几个“好”。
阳永康也用力地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