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没有直接踏上那条,通往石库门弄堂的、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回家路。
脚步在岔路口微顿,方向一转,朝着周炳生家所在的那条更深更窄的弄堂走去。
于公于私,他都该去探望一下周家的小宝。
公,周师傅是厂里的前辈老师傅,更是秘书组的老资格,家里有“急事”,作为同事晚辈,理应关心;
私,这次代笔的机会,是周师傅以一种近乎“托付”的方式让出来的。
那份沉甸甸的情谊,像一块温热的石头,一直压在他的心口,不去亲眼看看小宝的情况,他这颗心怎么也落不到实处。
只是,这探望的“心意”着实让他颇费思量。人情世故,分寸拿捏,在物资匮乏的年月,尤其显得微妙而重要。
前几天,他刚想法子给周家“调剂”了两斤救命的奶粉——这在当下,可是真正的金贵东西。
上次周师傅家请客吃饭,他又送了一大包大白兔奶糖,也是稀罕物。
这两样东西,实在不宜再频繁出现,显得太过刻意,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猜疑。
想到周家为了那两斤奶粉,肯定没少贴补本就紧张的粮油票,阳光明心里更添了几分不忍。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挎包,里面空空如也。冰箱空间里倒是有花生油,金灿灿、香喷喷,绝对是年节才能见到的稀罕物。可这玩意儿拿出来,太过扎眼,来源解释起来也麻烦,想了想还是算了。
他略一沉吟,便有了主意。
走到一处僻静无人的死巷深处——这里堆放着破旧的箩筐和废弃的煤球渣,终年少有行人。
他警惕地左右张望,确认前后左右连个猫影都没有,这才凝神静气,意念沉入脑海深处那片奇异的、散发着柔和冷白光晕的冰箱空间。
柔和的冷白光晕下,“宝藏”静置,一样样单品任他挑选,他很快就有了选择。
其中这个年代常见的一些吃食,他已经积攒了两三天,数量颇为可观。
四斤用厚实粗糙的黄草纸紧裹成粗壮圆柱状的干米线,沉甸甸地透着南方米粮特有的纯粹干燥的清香;
二斤用韧性十足的牛皮纸包得棱角分明、方方正正的核桃仁,颗粒饱满,外壳完整,散发着坚果特有的、带着阳光气息的油润香气。
这两样东西,分量足,实用性强。
米线是顶好的主食,加点青菜葱花,就是一顿像样的饭;核桃仁补脑又营养,尤其适合有小孩和老人的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