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殷教授,规则有一定弹性吧?太过遵守规则把自己限制在框架里,反而不利于刑事侦查,尤其在面对高反侦查能力的嫌疑人。”
殷运良含笑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和市局的吴滨很像,只要大方向不偏,有点瑕疵其实也无所谓,不过……”
他看着韩凌,欲言又止。
韩凌道:“殷教授您有话直说,没关系。”
殷运良沉默了一会,开口:“魏家庄村的案子具体什么情况,我就不问了,没有意义,未来在查案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克制自己内心的愤怒,不要因为嫌疑人的犯罪行为而葬送前途。
你还很年轻,前途广阔,警察队伍纪律严明,没必要因一时冲动让自己回归起点。
我认识好几个警察,性格上和你差不多,本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刑侦领导者,最终却因违反规定被调出一线,得不偿失。
在警校的时候你应该听过我的公开课,我也算是你的半个老师,刚才所说的每个字都是为了你好,希望你谨记。”
韩凌点头:“感谢殷教授教诲,我记住了。”
他感觉到对方没有恶意,该尊重还是要尊重。
至于克制什么的,听听就行了,他已经很克制,如果在前世遇到崔鹤年这样的人,这家伙会死的很惨。
殷运良嗯了一声,拿起面前的案件资料:“接下来聊聊戴宾的毒杀案吧,关于这个案子,你是怎么想的?”
韩凌:“我觉得是读者干的,是导火索,因某个情节被刺激到,滋生出杀人动机。”
殷运良微笑:“要不要和我一起,对嫌疑人做一次犯罪侧写?
大规模排查监控和走访群众是比较低效的方法,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缩小排查范围,在线索匮乏的情况下,侧写可能会收到奇效。
准确率的问题先不考虑,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当结果和侧写重合,你会感受到犯罪心理学的魅力所在。”
韩凌郑重了一些:“向殷教授学习。”
殷运良:“此刻互相学习吧,你对案件细节的了解比我多,首先,你认同出租车上的男子是本案的嫌疑人吗?”
韩凌:“当然,巧合多了就是必然,该男子是嫌疑人的可能性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殷运良点头:“好,这一点我们没有异议,那么嫌疑人的基本特征已经定了,男性,五十岁左右,不修边幅。
那么,他为什么会不修边幅呢?行为映照心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