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位参谋立刻围拢一处,迅速地计算、讨论起来,不时的还指向沙盘上的敌我兵力配置和补给线。
片刻后,一位资深参谋抬头,语气肯定地汇报:
“报告!经估算,以我第74军之战力,依托镜山、泗溪、棠浦一线的既设坚固阵地,在目前日军第34师团的攻击强度下,至少……至少可再坚守七至八日!即便日军加强攻击,五日之内,我一线阵地也绝无崩溃之虞!”
“五日?好!”
顾家生猛地一拍沙盘边缘,声音中带着一种抓住战机的兴奋。
他不再理会北线的“意外之喜”,目光快速扫过沙盘上因33师团停滞而骤然宽裕起来的北线兵力,发出了一道新的命令。
“命令北线第72军新编第14师,继续对静止之敌第33师团保持严密监视和战术压迫,造成我主力仍在北线的假象,绝不能让樱井省三察觉到我军的意图!
命令第72军新编第15师,留下少量部队继续迷惑敌军,新15师主力即刻脱离战场接触,全员轻装,以最快速度,沿村前至官桥 间的山林小路,向南急行军!务必隐蔽、迅速,绕过敌之侦察,于官桥以东、泗溪以北 地域隐蔽集结,归建第70军序列,等候下一步指令!”
这道命令,意味着顾家生果断地将北线由于第33师团“默契”停滞而突然释放出的整师主力——新编第15师,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决定胜负的中路战场。
局势瞬间就明朗了起来。
只要王要武的第74军能在上高地区,再顶住中路日军第34师团四至五天的疯狂进攻,那么从北线急行军南下、悄然抵达攻击位置的新编第15师,就能与正面的第74军、以及从左翼迂回过来的第70军,对骄狂突进的日军第34师团,形成完美的三面合围。
此刻,沙盘上的敌我兵力对比清晰得惊人:
被围的日军中路第34师团,根据情报,因其第218联队留守在樟城,实际参战兵力约两万余人。
而即将对其形成合围之势的华夏军队又有多少?
王牌第74军,作为攻击军编制,下辖第51师(李天侠)、第57师(施中成)、第233师(张林甫),满编近三万人,枪械精良,士气正旺。
从北线驰援而来的新编第15师,兵力约九千余人。
从左翼包抄的第70军,这支素有“无湘不成军”美誉的劲旅,虽经苦战,仍保有一万余可战之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