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正好,透过临水轩的茜纱窗,在光洁的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帝后二人这顿简单的午膳,因着心灵的贴近与对未来的共同期许,吃得格外温馨惬意。
膳后,宫人撤去残席,奉上清茶。皇帝并未急着处理下午的政务,而是与灵儿并肩走到轩外的水榭回廊上,凭栏而立,看着池中悠游的锦鲤。
“灵儿,”皇帝望着水面,声音温和,“律法修订是国之大事,千头万绪,你打算如何着手?”
灵儿手扶栏杆,感受着微风吹拂面颊的清凉,沉吟片刻道:“臣妾以为,首要在于选人。修订律法者,不仅需精通律例,更要心怀天下,明辨是非,不畏权贵。崔琰大人为人刚正,通晓典章,可为主持;张蕴大人心思缜密,熟知民情,可为辅佐。此外,还需从地方选拔一些熟知民间疾苦、政绩卓著的官员,以及太学中精通律法的博士参与,集思广益。”
皇帝点头表示赞同:“人选由你定夺,朕来下旨。还有呢?”
“其次,在于调研。”灵儿继续道,“闭门造车不可取。需派遣得力之人,分赴各地,实地考察现行律法在施行中的利弊,听取地方官吏、乡绅乃至普通百姓的诉求与建议。同时,广泛搜集大唐、吐蕃、乃至西域诸国的律法典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嗯,兼收并蓄,方成大器。”皇帝眼中赞赏之色更浓,“此事朕会让鸿胪寺与各地驿馆全力配合。”
“第三,”灵儿转过身,面向皇帝,神色郑重,“修订过程必须公开、公正。重要的律条草案,可择其要者,通过邸报或布告等形式,晓谕百官,甚至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讨论争鸣。如此,既可避免偏颇,也能让新律更得民心。”
皇帝闻言,抚掌赞叹:“妙!如此一来,新律颁行之时,阻力便会小得多。灵儿,你思虑之周详,远超朕之预期。”他握住她的手,目光灼灼,“有你在身边,实乃朕之幸,乞儿国之幸。”
灵儿微微一笑,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心中充盈着踏实与力量:“陛下过誉了。臣妾只是尽本分而已。”
两人又就律法修订的一些细节商议了许久,直到内侍前来禀报,下午约定议事的大臣们已在两仪殿外等候。
“走吧,我的凤主。”皇帝含笑看着灵儿,伸出了手臂。
灵儿坦然地将手搭在他的臂弯,两人相视一笑,一同向着两仪殿走去。阳光将他们的身影拉长,紧密地依偎在一起,仿佛象征着帝后一体,不可分割。
接下来的几日,乞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