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更关键的,要扩大参与,实现权力制衡!”
沈葆桢眼中精光一闪,“我在《光复新报》上看过,西方有一种参政形式叫做议会。”
“我认为可以参考古代‘乡议’的传统和这种议会的形式,在乡、县甚至府一级,逐步建立由读书人、农民、工匠、商人等各界推选代表组成的‘咨议局’或者‘乡民代表会’。”
“这个机构的权力,开始可以限于评议乡公所的开支、讨论本地要办的大事、接受老百姓的诉求。
让它能对乡公所形成监督和制衡。
这样,乡公所的权力就不只来自上面,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下面负责,这是用权利来制约权力!”
秦远看向沈葆桢的眼神越发的奇怪了。
如果不是已经试探过,对方并不是玩家,也不是什么穿越者,他都要“现场认亲”了。
谁说古人愚钝,不知先进的?
聪明人,不管在哪一个时代,都会是聪明人。
仅仅通过他在报纸上揭晓的西方议会制度,以及沈葆桢自己对于历朝历代政治得失的总结,以及他在建宁府乡间试验推行的未来中国的地方制度建设。
就能想出这么一套完整的构想方案。
这真是大才了。
沈葆桢见秦远沉默,还以为自己过于激进了,停顿一下,补充道:“当然,这个提议需要一步步来,开始可以在光复军根基稳固的地方试行。代表议员的产生也要精心设计,既要防止坏乡绅把持,也要让真正有德行才干的人参与。”
“还可以和我们光复军教导团宣讲的新政理念结合起来,教育乡民,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权利,也愿意承担义务。”
“这样一来,”沈葆桢总结道,“乡公所行使行政权,‘代表会’行使监督评议权,统帅府掌握最终决定和监督权。”
“三种权力虽然不像西方那样分立,但已经初步形成了制衡的雏形。或许就能跳出几千年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之循环,为万世开一太平之基!”
这番论述,把现代代议制思想的雏形,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乡村治理的框架中,既有前瞻性,又不脱离实际。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读书人的认知范围,显示出沈葆桢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和非凡的政治洞察力。
秦远听完,沉默了很久,目光直直地看向沈葆桢。
他提出的“乡公所行政、代表会监督、上级府衙裁决监督”的基层权力制衡构想,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