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秦胜回到自己办公室后,并没有立刻召开会议或下发文件。
他需要时间消化郑仪的意图,并构思一个既能完美落实书记指示、又符合组织程序、还能最大限度减少阻力的方案。
他需要设计一套严密的流程,让这件事平稳落地。
首先,是沟通环节。
不能搞突然袭击。必须先和刘航通气。
怎么沟通,很有讲究。
直接说市委觉得你班子需要加强,派个人来帮你抓党建?
那等于打刘航的脸,可能引发抵触情绪。
必须换一种说法。
强调这是市委对临川工作的重视和肯定,是对刘航本人的爱护和培养。
派陈匣这样有思想的年轻干部去,是为了给临川带来新思路,协助刘航谋划更长远的发展,同时让优秀年轻干部在临川这样的发展热土上得到锻炼。
对,就是这个基调。
要把“监督”包装成“帮助”,把“制衡”解释为“补台”。
这就需要他亲自出面,和刘航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任职前沟通。
其次,是程序环节。
挂职副书记,属于市管干部的重要职务变动,需要经过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虽然郑书记点头了,常委会通过是大概率事件,但程序绝对不能省。
组织部需要准备详细的干部任免方案和陈匣的考察材料,在常委会上汇报。
考察材料要突出陈匣的优点,特别是他的理论功底、政治素质和原则性,要让人觉得他确实是挂职副书记的合适人选,而不是凭空硬塞过去的。
同时,也要准备好应对可能出现的疑问。
比如,为什么是陈匣?为什么是临川?会不会影响班子团结?
这些,都需要在方案和汇报材料中做好铺垫和解释。
再次,是后续管理。
不能一派了之,要建立跟踪管理机制。
组织部要定期听取陈匣的工作汇报,了解他在临川的情况,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
同时,也要关注临川班子的反应,特别是刘航的态度,确保挂职工作真正起到积极效果,而不是造成新的矛盾。
这需要投入相当的精力。
秦胜揉了揉眉心,感觉肩上的担子不轻。
但他也意识到,这对自己而言,同样是一个机会。
办好这件事,不仅能进一步赢得郑书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