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郑仪和刘卫东,显然都有些心不在焉。
讲座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结束后,与会者纷纷起身,准备离开。
郑仪也站起身,却没有立刻走,而是对刘卫东发出了邀请:
“刘书记,时间还早,雪也停了。党校后面有个小梅园,听说腊梅开得正好,有没有兴趣一起去走走?透透气。”
刘卫东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来了。
他脸上露出欣然之色。
“好啊!早就听说党校的梅园是省城一景,一直没机会去看看。今天正好沾秘书长的光。”
两人并肩走出阶梯教室,朝着办公楼后面的梅园走去。
雪后的梅园,静谧无人。
枝头的积雪尚未融化,衬得那点点鹅黄色的腊梅花更加娇艳醒目,空气中弥漫着清冽的寒香。
郑仪和刘卫东沿着覆雪的小径缓缓而行。
脚步声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
走了一段,郑仪停下脚步,仰头看着一株形态古拙、花开正盛的老梅树,仿佛在欣赏它的风骨。
刘卫东也停下脚步,站在他身旁,目光同样落在梅花上,却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郑仪忽然低声吟诵了一句古诗,语气带着些许感慨。
“刘书记,您说,这梅花,之所以能傲雪绽放,香沁寒冬,是不是正因为经历了之前的酷暑和严霜的磨砺?”
刘卫东微微一笑,顺着他的话说道:
“秘书长说得有理。不过,梅花虽好,也需要合适的土壤和气候。若是种在温室里,虽然也能开花,恐怕就少了这份凌寒独自开的傲骨和香气了。”
他这话,看似在说花,实则暗有所指。
是在暗示郑仪如今的“成功”,也离不开明州这块“土壤”和省委提供的“气候”支持。
甚至可能暗指,如果没有之前的“四海乱局”和邹侠的“放权”,郑仪未必能有如此大的施展空间。
郑仪如何听不出他话中的机锋?
他转过头,目光平静地看向刘卫东。
“刘书记高见。土壤和气候确实重要。但同样的土壤和气候,不同的园丁,种出的花也未必相同。”
“有的园丁,只求花开一时,艳丽夺目,却不管根基是否扎实,能否经得起风雨。”
“而有的园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