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勃勃…与洛阳的浮华喧嚣,暗流涌动,截然不同!”
一名学子忍不住低声赞叹。
“听闻此间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今日一见,传言非虚。”
另一人附和道。
阮瑀没有说话,只是目光敏锐地观察着街边小贩与巡逻郡兵之间的平和互动,看着那些穿着统一号褂,脚步匆匆却目标明确的吏员身影,心中那份投效的热血又添了几分期待。
他们要找的,似乎不仅仅是张显这位明主,更是这片土地上迥异于洛阳沉疴的新气象。
太原郡守府,签押房。
荀彧放下手中的公文,已有吏员过来朝他禀报了洛阳学子入城的消息。
“引他们去偏厅等候,再知会一声元方,告知洛阳学子们,本官处理完手头急务便至。”
荀彧语气平淡。
他并未因对方是太学生而表现出格外的热情或急切。
早两日前他就想过了,无论出身如何,能否为并州所用,须看真才实学与心性。
偏厅内,阮瑀等人正襟危坐,略显局促。
厅堂朴素,桌椅皆是硬木,墙上挂着并州舆图和【勤,慎,清,明】四个斗大的隶书条幅,再无其他装饰。
侍者奉上的也只是并州寻常的清茶。
约莫一炷香后,荀彧才和陈纪步入偏厅。
他依旧是一身青衫,步履从容,气度沉凝。
目光扫过众人,虽无沉凝,却自有一种不怒而威的威势,让原本有些窃窃私语的学子们瞬间安静下来。
“洛阳太学诸生,远来辛苦。”荀彧开口,声音温和。
“本官荀彧,忝为太原郡守,前将军府长史,诸位能舍弃洛都繁华,投效北疆烽烟,志向可嘉。”
阮瑀连忙率众起身行礼:“学生阮瑀。”
“学生马祥。”
“学生.”
“拜见荀郡守!”
通名后,阮瑀作为一众太学生投票出来的代表继续说道。
“久仰郡守经天纬地之才,治世安民之能,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我等不才,愿效仿班超投笔,追随张将军与郡守麾下,略尽绵薄,以报国家!”
一番场面话,文采斐然,情真意切,若在洛阳,足以博得座上高官嘉许。
然而,荀彧只是微微颔首,神色并无波澜。
“报国之心,人皆有之,然并州非洛阳,此地百废待兴,军政繁杂,所需者非坐而论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