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瀚的规划中,这批贡生都属于候补人才,是日后汉军出征伐明,用以治理新拓疆土的基石。
饱经战火摧残的中原、西北,需要大量能够理解并忠实执行他施政理念的官员去安抚、重建。
因此,江瀚才需要通过这道策论,来提前释放政策信号。
等日后再下方地方,培养培养他们的具体施政能力,江瀚便能得到一批属于自己的官僚队伍。
妥协是不可能妥协的,追赃助饷、清查田亩的政策必须贯彻到底。
时间一点点过去,大殿内安静无比,只有毛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夹杂着试卷翻动的轻响。
江瀚跟监考老师一样,背着手在大殿内来回巡视,时不时还会在某位考生身后驻足停留,审视其作答思路。
这可把在场的贡生们给吓坏了,众人只感觉身上有如千钧,冷汗直流。
有人只觉得头皮发麻,原本流畅的思路瞬间滞涩,只好下意识地挺了挺脊背,下笔谨慎无比,生怕一字之差毁了半生前途;
可有的反倒是越发精神,文思如泉涌,看得江瀚啧啧称奇。
随着一声清脆的鸣锣,内侍扯着嗓子尖声喊道:
“申时已到,署名交卷!”
听到号令,考生们总算是长舒了一口气,纷纷停下手中毛笔,揉了揉酸麻的手臂。
众人将试卷折好,写上姓名籍贯等信息后,依次呈递给了主持考试的王承弼。
殿试之后,阅卷、评等、唱名、赐宴等一系列科仪也在数日内相继完成。
新科进士们统统被授官地方,尽数派往了云南各州县主持工作。
而江瀚也终于可以腾出手来,专心筹备他计划已久的巡狩事宜了。
既然是君王出行,微服私访这种话本里的把戏,自然是不可能的。
毕竟是一国主君,要是真消失不见了,那中枢非得炸锅不可。
但他同样不打算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只带百余名亲卫和随行文吏,轻装简行即可。
如此以来,既能亲临一线考察实情,同时又不失君王威仪,保证了行营的机动灵活。
江瀚规划的巡视路线,主要聚焦于西南的几个核心区域:
他打算先从成都出发,北上经由汉州、德阳、罗江一线,抵达此行第一站江油。
在崇祯九年时,他曾下令农部与工部联合,在江油老君山一带招募熟练硝匠,并设立硝务督办处,就地兴建熬硝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