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长大了,可以深入研究研究,看看这些看不见的污物到底是什么。”
不经意间,他又埋下了一颗探索的种子。
就在此时,窗外传来了三道梆子声,也预示着下课的时间到了。
江瀚点点头,随即将手中的《三字经》合上,并对孩子们说道: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大家休息吧。”
“等有时间,我还会再来的。”
孩子们齐刷刷起身:
“恭送山长!”
走出教室,江瀚看向身旁的昌宇,询问道:
“下一节是什么课?”
昌宇立刻应道:
“回王上,是算学课。”
江瀚一听,顿时来了兴趣:
“我记得,算学课是那些泰西来的传教士在教吧?”
昌宇点点头:
“没错,山长,不过也有本地的秀才在其中。
“您想去教一教?”
江瀚略一沉吟,摆了摆手:
“算了,刚刚讲得有些口干舌燥,干脆旁听一节吧。”
“你查一查,今天哪间斋院是泰西人授课,我去听听他们讲得如何。”
昌宇闻言,立刻掏出一本小册子,翻阅起来。
“甲字一号斋、三号斋,乙字二号斋、三号斋等都是。”
“其中离我们最近的是乙字二号斋,您看?”
江瀚随即努了努嘴:
“行,前头带路。”
两人很快便来到了乙字二号斋外,恰逢此时,今日授课的教习也匆匆赶了过来。
此人鼻高目深,眼眶凹陷,一脸浓密的棕色胡须打理得还算整齐,但却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深蓝色直缀长袍,显得有些突兀。
那人见到江瀚,连忙上前,用带着口音的汉语躬身问安:
“参见汉王殿下。”
“卑职宋利奇,来自佛郎机。”
这位宋利奇,正是从澳门濠镜赶来的耶稣会传教士之一。
当初他接到费平托和乔昂的书信后,便带着一批精通航海、制图、天文、地理等学问的耶稣会精英,携带大量西方书籍,马不停蹄地赶来了四川。
他们刚到成都,就被江瀚一股脑地塞进了天府书院。
主要负责编纂教材、以及教授学生。
目前这些孩子年纪尚小,只能学些最基础的内容,更深奥的学问要等他们完成蒙学阶段后,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