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尤其是能够胜任地方管理的官吏,缺口却越来越大。
贵州的情况比四川更复杂,原先大部分地区都是土司自治,如今要派遣流官建立郡县体系,每一个州县都需要能独当一面的官员。
这让他本就紧张的人才储备,更是雪上加霜。
由于江瀚的科举改革,这次秋闱,有不少四川的学子都落榜了。
虽然提供了参考书目,但其中一部分人都是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酸秀才,光靠死记硬背是考过不乡试的。
经过统计,四千应试学子中,只有三百二十四人通过了乡试,录取率低至百分之八。
这还是江瀚特意下令,取消了人数限制的结果。
而乡试过后,还有今年三月份即将举行的会试,更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落榜。
按理说,这批新科进士,应该能缓解一部分压力。
但江瀚对于这些人的去处,早就有了初步规划,他打算将都察院的架子先搭建起来。
算起来,他入主四川已经接近两年了,但却一次内部审查、巡视都没发起过。
如今地盘更是扩充到了两省,疆域大了,政务更繁琐了,需要的官吏自然也越来越多。
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察体系,时间一长,难免吏治腐败,政令不通。
与其相信官员们的个人品德,倒不如提前建立预警机制,防微杜渐。
其实,大明本身的监察体系就已经很完备了,堪称是最复杂、最严密的一套制度。
它由多个机构组成,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共同构成了皇帝监视官僚系统的“耳目”。
大明核心的监察部门可以分为三大系统: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以及厂卫系统。
但江瀚不打算全盘照搬,他计划只保留都察院,并将其职能一分为三。
保留“巡按御史”这一传统的巡视职位,但将其常态化、规模化,作为朝廷派驻地方的耳目,负责记录官员政绩、考察民情风俗,并将信息直接上报。
新设“稽勋清吏司”,负责勘验、核实各地御史报上来的消息,尤其是对官员的考核与问责初步筛查,若发现贪腐等严重问题,则移交审刑院。
审刑院,原本是宋代设立的监察机构,其职能大多为复查大理寺所断案件。
但江瀚旧瓶装新酒,把审刑院改成了类似后世的检察院的机构,并将其纳入都察院体系。
审刑院主要负责对稽勋清吏司移交的案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