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阵营里恐怕还真找不出第二个,能扛起盟主大旗、凝聚各方反明力量的人物了。
届时,不仅高迎祥本部烟消云散,像蝎子块拓养坤等较大的义军首领也会相继投降。
整个明末农民起义的浪潮,将会被拦腰打断。
在原本的的历史上,高迎祥死后,还有李自成能扛起反明大业,与各路官军周旋。
但问题是,这个时空已经没有李闯了,李自成早已归附了江瀚,不可能再去自立门户。
至于张献忠嘛……江瀚暗自摇头,大西王显然不是什么可靠人选。
以张献忠的实力和性格,对付一个左良玉都够呛,更别提面对孙传庭和洪承畴这些顶尖能臣了。
历史上,即便是李自成,也曾被洪承畴、孙传庭打得只剩十八骑躲入商洛山,何况是张献忠?
他麾下那几个义子,孙可望的内政能力是不错,但论起领兵作战,还是李定国更胜一筹。
但很不巧,李定国也被江瀚收入了麾下,如今正在贵州前线历练,是他重点培养的二代将领。
正因为如此,江瀚才更觉得有必要拉高迎祥一把,让他继续在外面吸引明军主力,搅动各方风云。
而且,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在江瀚的战略规划中,他暂时不打算从西南出来。
要知道,如今已经是崇祯九年了。
明末那场波及数省,持续十余年的特大旱灾,已经悄然在各地蔓延开来,正在逐渐进入最惨烈的阶段。
就拿汉中地区来说,《汉南续郡志》中有记载:
“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
“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
“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汉中可是号称秦巴小江南的主要粮食产区,更别提其他地区了。
西南地区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原因,受影响相对较小。
但中原乃至陕西等地,早已是饿殍遍野的人间地狱了。
——出自中山大学学报《1635—1643年中国群聚性灾害的时空演进与气候背景》
要知道,崇祯年间的旱灾可是近五百年来我国持续时间最长、受灾范围最广的特大干旱事件。
就这种灾祸烈度,即便是放在生产力发达的后世,粮食也会减产四到五成之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