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如何。
他也从没和我提过此事,但当年他在青山书院读书,倒常和我提起书院之事。
书院课业之繁杂,相比云妹妹所说,与国子监相差无几,只怕还有严苛三分。”
湘云性子虽不像迎春内敛,却也是极聪慧的女儿家,听了贾母和迎春对话,瞬间品味出其中意思。
虽贾琮让她心烦意乱,牵肠挂肚,还觉得三哥哥不知趣,想对他好些,他都不开窍,实在呆雁一只。
但意识到贾琮会惹话头,她却马上想给他找补。
说道:“二姐姐说的没错的,青山书院虽不是官办学堂,但历来文教之盛,天下难找出第二家。
青山书院每次乡试春闱上榜,可是比国子监都要多的,书院课业自然比国子监还繁重。
三哥哥自己读书刻苦,自然早就见怪不怪,如果把这种事放在心上。
即便他知国子监课业繁琐,也会觉得理所应当之事,哪里还会特意去絮叨。”
……
贾母一听这话,也就得十分有道理,但是国子监课业苛刻,却必定是没错的。
想到自己最宠爱的孙子,竟要吃这样的苦头,心中不免也有些踌躇。
迎春说道:“老太太,国子监课业繁杂,正因是正经读书地方,才会这般情形规矩。
读书举业之事,本就是极艰难的。
我虽在闺阁之中,并没多少见识,但琮弟这等天姿卓绝,只怕这辈子难见第二个……”
迎春说到此处,言语之中难掩骄傲,但在场之人都不以为意,都觉得理所当然。
即便王夫人暗恨贾琮,对此也不敢丝毫怀疑。
十五岁的榜眼进士,正五品翰林学士,大周朝立国近九十年,破天荒的第一位,以后多半也不会再有。
……
迎春继续说道:“即便琮弟这等天姿,想要科举金榜题名,也要一味刻苦书经,这些年他那日不是点灯熬油。
我们姊妹在他身边,也都是亲眼所见,连他都不敢半点松懈,可见读书举业之事,本就是极其艰难。
老太太虽痛惜宝兄弟,但想要他能学有所成,给二房顶门立户,想要从举业发迹,读书辛苦是躲不过的。
不如乘宝兄弟年轻,正在血气方刚之时,让他扎实辛苦几年,只要得了进学善果,可是一辈子的凭仗。
琮弟引宝玉入国子监读书,也因和二老爷的情分,心中也是这等心愿,一心想着兄弟有出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