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发射筒就能够直接发射。”
“同时,首长所说的极端条件下使用也有了进展,目前已经可以实现没有发射筒也能够直接发射,不过精度会下降很多。”
“目前我们正在攻克如何在没有电池,直接引燃的条件下发射。”
听着贾工的回答,陈铭心里很开心,这距离自己心目中的107火箭弹已经前进了很大一步。
“那精度目前如何,射程有变化吗?”陈铭开口问道。
精度和射程是一款武器最重要的参数,只要这两个参数能合格,其他的参数都可以粗糙一些。
“报告首长,目前火箭弹的精度已经控制在了20米以内,想要精度再高的话目前的技术水平非常困难。”
“至于射程,因为优化了结构和稳定系统,目前射程已经下降到了六公里。”
“不过只要攻克了火箭发动机技术,就能提升射程。”
“今年一月份我在美国的同学就给我回信了,他已经踏上了回国的道路,到时候我们攻克火箭弹发动机技术就不再困难。”
贾工回答道。
陈铭听着贾工的话,先是听到射程缩减和精度提高,心中的反应倒没有那么剧烈。
毕竟这都在预料当中,贾工既然主动找自己汇报工作,肯定是火箭弹技术有了提升。
不过贾工居然说他在美国有精通火箭弹发动机的同学,这让陈铭既惊喜又意外。
“你还有擅长这方面的同学,不对,你不是德国留学回来的吗?怎么会有美国的同学?”陈铭开口问道。
“报告首长,我这位同学十五岁就在德国生活了,不过后来战争爆发,他就跟随父母去了美国。”
“本来他是不想回国的,因为国内现在在打仗,不过我写信给了他父亲,陈明了现在国内需要他们,国家需要他们。”
“他的父亲被我说动了,劝说了我同学,决定全家一起回国,为国家出一份力。”贾工开口说道。
贾工的话解开了陈铭的疑惑。
原来是这样啊,看来贾工不愧是高知识分子,脑子就是灵光。
劝不动他的同学,就走同学的父亲路线。
国人有故土情节,落叶归根的念想一直埋藏在心底,很多老人不愿意离开老家就是这个道理。
再加上家国情怀的羁绊,还真让贾工走通了同学的父亲路线。
“对了首长,我同学的父亲还带回了一些和他一样的技术型人才。”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