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嗖的一下,从李全武的头顶上飞过。
伊钊所部的扬武军开始轮换,但大部后侧,在关下的盾车,沙袋处,依然有大批的弓手,正蹲伏于此,只待关上露出人影,便会给其致命一击。
如此一来,才能在下一波进攻开始前,最大程度的减少进攻方的伤亡。
李全武背靠关墙,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经过一天一夜的厮杀,李全武现在是很清楚了,对面的向元振,是不拿下天井关,誓不罢休了。
原先,李全武认为,自己把守天井关,最大的障碍不是敌兵攻城,而是后方粮草不继,所以,他才有心思在关后寻空地,准备开耕。
但现在的情形,显然是自己想多了,别说等明年收成了,这么强攻下去,能守一个月,不,能守半月,都是极为艰难的事了。
因此,李全武一面安排人轮换,一面急遣信使,一路奔至洛阳,一路急奔至黎阳。
李全武知道,张帅这些年,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民生治理上,对于军中事务,张帅臣服于汴州,极大的减少了军队上的开支。
因为中原最大的势力就是朱全忠,背靠汴州,张全义也不需要弄太多的军队,兵甲,器械等。
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一支军队的构成,所有的一切都要花钱,钱粮的赏赐,兵甲的制造,乃至冬衣,夏装,被褥,帐篷,水壶,绳索等等等等。
而这还只是步军,如果是骑兵,需要的东西就更多了,所以,李全武也知道,就是向张帅求援,最后还得是求到黎阳的朱全忠处。
但这一来一回的,白白耗费时间,还不如先斩后奏,提前请朱全忠发兵驰援,况且,李全武也认为,自己是张帅最信任的部下,在局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作出临机而决的事,并不会产生什么大问题。
下一个换上来的是捷胜军使袁奉韬,遥想前年,袁奉韬还做着独据昭义的美梦,只可惜,一切都已成空。
不过,在遥领节度使虚职,和手握兵权的选择上,袁奉韬终究还是选择了兵权,如今的日子,虽不能和一方节帅相比,但比起孟方立,冯霸,李罕之,夏彦博等人,那还是好太多了。
袁奉韬接替上前,捷胜军的装备水平,不如河东军,不过,战技水准还是有的,而且现在还是白天,向元振亲临前线观战,这一战,打的比夜晚的伊钊强多了。
至少数次登上关城,而且在关城上和守军鏖战许久,直到危急关头,李全武率亲卫老卒,拼死搏杀,才勉力将捷胜军赶下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