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大学,精密仪器系大楼,一楼。
整个一楼,都被建设成为了精密光学仪器加工工厂,在内部被称为9003实验基地,而华清大学的光刻机,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大年初三,已经到了上班的时间,大楼里人来人往。
一名瘦弱的中年人,走进了9003实验基地的办公室,刚刚想要换衣服,通过强力风道进入,开始一天的工作,就被人叫住了。
“老徐!”
徐教授扭头,看向叫自己的人,系主任沈钊,同时也是这个加工厂的厂长。
“老徐,走,先去会议室里开个会。”
“好。”
会议室内的气氛……有些不一样啊,刚刚过年回来,大家伙难道不应该是喜笑颜开的吗?怎么个个愁眉苦脸的样子?
“大家伙都到齐了,咱们开会。”沈主任开口:“昨天的时候,我去上面相关部门拜年,电子工业系统的领导说,我们的光刻机项目的研发经费,可能会……”
徐教授的心瞬间咯噔一下:“会怎么样?”
“会大大的缩减,毕竟……我们国家要搞经济建设,很多项目都要忍耐,我们的光刻机……到目前为止,就卖出去了两台,根本就无法支撑起来庞大的研发经费,所以……”
徐教授腾的一下子站了起来:“没错,国家是要搞经济建设,但是,我们光刻机,也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的,我们能制造出来一流的芯片,那就意味着能获得大笔的利润,甚至能出口创汇!”
“是啊,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现在……”沈主任有些无奈地开口:“现在,我们研发的光刻机,根本就没有单位采购,庞大的研发经费无法转化为生产力,所以……”
“哼,国内的很多企业,都希望能从国外采购,明明国外的设备还不如我们的先进!”徐教授恼火地说道:“78年之后……”
这是个让人愤怒的事情!
1960年,徐教授从华清大学毕业,之后就留校任教,再然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被下放到了鄱阳湖,在那边的农场里种水稻。
1971年的某一天,他被农场负责人半夜敲门,还以为自己要完了,没想到,是首都发来急电,让他回首都,有重要任务。
徐教授扔下了稻秧,来到了首都,才知道国家要研制半导体生产的关键设备:光刻机。
当时的他,还只是助教,就去参加这种重点项目,从此,就开始了造光刻机的历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