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磊想了想道:“让老张收敛一点雄心壮志吧,想发展产业虽然好,但也要量力而为,民朝每年都有大量的作坊破产,竞争何其激烈。
朝鲜除了人力成本低一点之外,你基础建设跟得上吗,机械设备跟得上,现在那些大厂的工匠都只技校工,人家读书9年,又在学三年的技术,放在以前,他们就是独当一面的大匠,你们朝鲜怎么比。
老张又花了多少钱给朝鲜的小孩普及义务教育花了多少钱建技校,建学府,钢铁厂不是建好了,就是一锤子的买卖,高炉坏了怎么修,怎么建更大的高炉?
你不继续追加投资,炼铁的成本就比人家高,但追加投资你想赚钱就遥遥无期。
产业不是他想的那么好发展的,社长,元首都感到头痛的事情,他以为是那么好容易做的吗,还是认清自己的优势产业发展的好。”
“叫老张在朝鲜多弄几个人参种植园,实在不行,你哪怕多种一点大豆,玉米卖到京城来当饲料,那也比开钢铁厂要赚钱。”
冯铨只能苦笑,这些年朝鲜学着民朝建立产业,但除了纺织业有点竞争力之外,其他的产业几乎都处于亏损的状态。
他们钢铁厂刚能制造铁轨,民朝就开始普及钢轨,更让他们感到无奈时,民那些二手的铁轨,大量的被那些商贾低价倾销到朝鲜市场,朝鲜的铁轨成本高,质量还比不上民朝二手的。以至于朝鲜的轨道部都不愿意购买自己生产的铁轨。
其他像火车制造作坊,机械作坊也是同样的命运,除非朝鲜将军府强制使用本国的货,不然的话根本卖不出去,这些作坊建立以来一直都在亏本。
朝鲜的工业产业只有纺织业和附属的成衣制造作坊,靠着低廉的成本,以及便利的交通,能卖到天津卫京城这两大市场。
孙磊警告他们之后,收拾东西和李富来到来到阮惠他们所在的议事厅。
冯铨带着他的手下离开,他的那些手下回到大使馆,他本人只来到张献忠的府邸。
只见大厅内灯火通明,张献忠坐在一张太师椅上闭目养神,手指不断的打着节拍。
而在他不远处的一个留声机那里传来一个说书先生的声,里面讲的关羽败走麦城的剧情。
当张献忠听到关羽选择走小道:“坏了,小道必有埋伏,关公一代英杰,终究是被小人暗害。”
冯铨小声靠近道:“贤婿,申请贷款失败,工业钱庄的掌柜一点也不给你的面子,要求我们重新制定计划书,而且要全程监督钱财的使用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