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土匪山贼的骚扰,道路上只有来来往往的商队,这些商队的马车上堆满了货物,张溥他们发现,商队当中的镖师都没多少。进入中原仿佛进入了一个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
进入中原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大块一大块的田地,麦草青青,生机勃勃。微风吹过,麦浪起伏,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人感到无比舒适。
这里的土地极其平整,几百上千亩的小麦田,麦苗的方向都是一致的,排列得整整齐齐,犹如训练有素的士兵。这种壮观的景象,在江南是很少见的,江南的土地都是小块佃出去的。
在麦田的四周,一群群农户在大同社的组织下,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有的挥舞着锄头挖掘水渠,有的搬运着石块修筑水坝。每个人都干劲十足,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希望,这种景象在江南是不可能看到的。
金圣不禁感叹道:“想不到大同社能如此快地平复中原的天灾人祸,他们能从小小的米脂崛起,果然是有本事的。和大同社员比起来,朝廷官员就和废物没什么两样,江南的条件那么好,还能被他们弄得天下粥粥,动荡不安。”
在他看来,扬州景象繁华,那是因为扬州本就是天下富裕之地,不足为奇。但历经磨难的中原能有如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这充分展现了大同社治理天下的卓越能力。
张溥和张采两人骑在马上,面色忧愁。这长势极好的麦子,秋收必然是丰收,大同社有了充足的粮食,对江南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进入孟津县后,张溥一行人紧绷的神情终于舒缓了一些。眼前的景象清晰地留下了土地被淹没的痕迹,与其他地方小麦高粱开始抽穗的景象截然不同,这里的土地上只有刚刚成长不久的作物苗,嫩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张采仔细观察着,说道:“这里种的是红薯苗。此地距离黄河有上百里,却成这般景象,可见六月的洪灾有多可怕。”
张溥道:“受先,黄河决堤,但我们这一路上却是一个流民都没有看到,可见大同社是真把这些流民养起来了。他们养活上百万灾民,今年的存粮肯定不会多。”
张采点了点头,眼中带着一丝钦佩,说道:“徐晨虽然做了很多在我们看来的‘恶事’,但不得不说他赈济百姓之心是真的。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安置好上百万灾民,简直不可思议。”
在封建王朝的观念里,黄河决堤,不饿死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没有百姓造反,当地官员就算是把灾民安置妥当了。而大同社只用一个月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