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泞的道路上缓缓前行,扬起阵阵尘土。这些粮食有力地支援了中原战场,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不过,正因为南阳这两次运粮食,都督府再次下达命令,要求他们想办法运输更多的粮食去北方。这道命令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了高大壮等人的心头。
此时,高大壮、陈子昂、郑心泉、洪承畴四人围坐在知府县衙当中。
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们凝重的面容。高大壮率先开口道:“都督的先锋大军已经攻破顺德府,现在正在进攻大明的保定府。我大同军 20万大军已经逐步包围京城,这场大战已然快接近尾声,北方即将被我大同军攻占。”
陈子昂等人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都露出激动的神情。这场战争进行得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顺利,大同军已经占据了大明的半壁江山。而自古以来都是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政权,只有明太祖是一个例外,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同军统一天下,心中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然而大壮语气沉重地说道:“但北方的局势却不容乐观。山西、河南、山东、直隶四省的流民已经超过了 260余万,都督府预计整个北方的流民估计超过 300万了。
现在春节刚过,这意味着我大同社要养这些人到秋收。这些流民即便每人一升口粮,一日就要消耗三万石的粮食,到秋收就要消耗 900万石粮食。”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沉重的压力。
“这还是最好的预计,”高大壮顿了顿道,“但这十几年来老天爷的脾气可不好,如果北方再遭遇灾害,情况将不堪设想。而且北方已经没有地主士绅,我们连清洗地主士绅获取粮食的办法都用不上了,如果中原再饿死百姓,那就是我们大同社无能,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
督府在中原缴获的粮食比我们预计的要少。湖广是中原的粮仓,所以都督表扬了我等送粮,但要求我们今年最起码购买到四百万石粮食。”高大壮的声音越来越低沉,仿佛每一个字都有千斤重。
其实这是徐晨主动要求的。从地主士绅抄来的粮食虽然不多,但如果省着点吃,也足够整个北方的百姓维持一段时间。
但现在是明末,北方没有灾情简直是痴心妄想。偏偏徐晨对明末这段历史不太关心,他自己翻遍了脑海,却没有太多关于崇祯5年北方灾情的资料。
所以他不得不未雨绸缪,想办法多弄一些粮食作为储备,以应对未知的灾情。即便知道南阳府已经提供了 200万石粮食,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