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
崇祯当皇帝不到4年时间,被文武百官各种欺骗,现在他能相信的人不多,贺函算一个,大明的勋贵则是他最信任的势力。他还打算等贺涵边练完新军,平定辽东之后,给他一个辽东侯的爵位,让贺涵成为勋贵之一。
贺函淡然道:“这个矛盾太深了,即便是您也很难调和。”
而后贺涵命人把门头沟煤矿和长芦盐厂的账目交给崇祯。
崇祯皇帝迟疑地接过账本,缓缓翻开。当他看到账本上的数字时,脸色瞬间大变,眼中满是震惊:“一个小小的门头沟煤矿,爱卿一个月居然能赚 6万两,长芦盐厂也赚了 3万两,爱卿这是能点石成金吗?”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这个数字对于崇祯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大明如今的财政极其困难,全国一年的税收虽有 2000多万,但其中近 2000万都是小麦、大米、丝麻等实物。这些实物在折算和转运过程中,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真正能让朝廷自由支配的银子,一年也就 400万两上下。而贺涵这两个产业,一个月就能赚 9万两,一年下来就是百万两,这相当于朝廷可支配收入的两成多,说是富可敌国也不为过。
贺涵见状,赶忙解释道:“陛下,臣得到门头沟煤矿后,便开设了一个蜂窝煤制造厂,专门制造蜂窝煤和煤球炉。蜂窝煤的价格比煤炭低一半以上,所以不到一个月时间,这蜂窝煤场就已经霸占了京城的燃料市场。不过这个月利润高,是因为卖出了大量的煤球炉。等京城所有家庭都有了煤球炉之后,每个月稳定的利润大致是 3万两左右。”
崇祯皇帝还是有点惊讶,一个月3万两,一年下来也有36万两,这已经抵得上一个行省的税银了,煤炭居然如此赚钱,那为什么朝廷居然没几个矿税?
崇祯内心忽然想到一事,他一直看不上的爷爷,也就是万历皇帝,当年也因为矿税闹得天下动乱不堪,但现在一看这账目,京城一地煤炭就能赚几十万两,大明有千500座县城,光着煤炭的利益只怕就有几千万两,那其他矿石呢?当年这事只怕和自己想象的不同。
贺涵接着说道:“至于长芦盐厂,原本京城的盐场被英国公等勋贵占据。臣废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朝廷政策,提升了每斤盐的购买价格,还采用了先进的晒盐技术,这个月长芦盐厂的产量已经提升了一倍。而且利润也没有其他勋贵来分,所以一个月才能赚 3万两。”
贺涵顿了顿,又说道:“陛下,如今臣与英国公等人的矛盾颇深。若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