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大明统治阶级的一员,李文兵虽出身穷秀才,但也享受着一定的政治特权,比如免除徭役、见官不拜等。然而,他们在经济上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利益。
徐晨接着说道:“但这种共治模式存在着巨大的隐患。一旦天下无条件地偏向某个阶级,当这个阶级兴盛起来后,王朝就会和它一起走向衰败。两汉、盛唐、宋朝、元朝,乃至现在的大明,都是因为与他们共治天下的阶级肆无忌惮地膨胀,疯狂吞噬天下的利益,最终导致王朝衰败,被新的势力推翻。这就是所谓的‘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是王朝的治乱轮回,我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在这个怪圈中打转。”
刘永和李文兵他们回想历朝历代王朝的兴衰,发现确实如徐晨所说。随后,他们又联想到自己建立的大同社,思考着哪个阶级在其中获益。
读书人,这是可以确定的,哪怕没有加入大同社的读书人,也可以成为夫子,每个月有一两二的工钱和四季常服。夫子在大同社的地位非常高,在很多地区甚至取代了族长,成为大同社农村秩序的一部分,他们可以算是大同社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还有农户,只要是大同社的农户都可以获得五十亩的土地,土地可是最大的利益了。
李文兵有点迟疑,大同社是加强版的大宋,还是富裕版的大明呢?更让他们担忧的是,按照徐晨的理论,他们建立的事业是否也终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刘永无奈地叹了口气,问道:“难道就没有一种逃脱这治乱轮回的方法吗?”他的眼中透露出一丝渴望,历代开国皇帝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们会认真总结前朝失去天下的原因,想要自己的江山永固,但显然几千年来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都失败了,治乱轮回依旧是华夏历史的一部分。
徐晨目光坚定,说道:“我学过一种方法,只不过非常难以实现。”
刘永和李文兵两人精神一震,齐声问道:“什么方法?”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徐晨坐回椅子上,认真地解释道:“不管是贵族、门阀还是地主,他们掌权之后,都会想办法不通过生产而获取利益。为了固化自己的利益,他们不惜禁锢整个天下的发展。他们不重视开垦土地,不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导致天下财富增长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他们贪婪扩张的速度。于是,整个天下就会逐渐崩坏。”
“但如果生产者就是共天下的人,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即便他们的数量急剧扩张,但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财富的生产者,所以整个天下的财富也会随之增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