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时间留下来,看看大同社的议会究竟是如何召开的。
肤施县的议会本就是一场演习,是为大同社议会做准备的,所以允许外人参观,并且各家报纸还重点报道,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并提出意见。
这场会议不但大同社重视,关中仕林士绅读书人,山西的读书人,宁夏的将门都很重视,派人前来参观。
夏允彝等人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了议会现场,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大开眼界。
议会中的参会人员以农户和商户居多。农户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诉求,他们要求大同都督府加大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因为旱灾的影响,他们希望能够减免税负,甚至还要求都督府不要再招揽流民。农户们的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期盼,旱灾已经让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减免税负或许能让他们喘口气,同时工匠的生活也让他们羡慕,他们不满外来者抢走了当地工作的机会。
刘永则代表都督府,答应今年的税收只收两成,并且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但对于限制流民入境则予以否决。
而商户们的要求则更加激进,他们强烈要求都督府领兵进关中,消灭邪恶的大明朝廷。商户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原因其实很简单。自从大同社打通了通往草原的商路之后,无数商队如潮水般涌向草原,购买羊毛、各种皮制品、牛羊、战马等货物。然而商路的畅通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他们的竞争对手一下子增加了10倍不止。
大同社强力维持河套一带的草原秩序,不断发动骑兵在草原上剿匪,使得这一带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原本只有比较大的商队才敢前往草原,现在十几个人,租几把枪,带着两三辆马车装满布匹、铁器就敢去草原做生意。这导致市场竞争压力急剧增大。
同时,由于原材料供应渠道的打通,纺织厂再也不愁原材料的问题。在大同社的地盘内,只要有点钱的人都纷纷投资建纺织厂。
而且大同社还提供全套的帮助,以前要从羊毛纺成羊毛布,需要掌握全套的流程工艺,才能算是一个完备的作坊。
但现在,人们可以只专注于一项,比如专门进行羊毛纺织、生产羊毛纱的作坊可以赚钱,自己购买羊毛纱,专门纺织羊毛布的也能盈利,还有专门的印染作坊,这样分工投产,投入更小、成效更快、收入更高。于是,在大同社的范围内,各种小型的纺织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原材料充足、产能飞速扩张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市场不够了。尤其是刘南卿提前弄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