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魏忠贤乱政,秋粮不足额也是可以理解。
但今年夏粮、秋粮依旧没有足额,能征缴到七成的居然都能算是优等,有很多的州府甚至连六成、五成的税负都没有收到。崇祯没有太多经验,他想着自己这一年多来打击阉党,重用君子,朝廷的税负应该恢复过来,地方州府的税收应该是足额的。
所以他花起钱来也是按照足额的计算,结果朝廷夏粮、秋粮各种税收加起来还没有到达 2000万两。
下面不是水灾,就是旱灾、蝗灾,总之各种灾害不断,没办法征缴足额的税负,还要他这个皇帝再次拨款赈济灾民。但今年崇祯学乖了,这种奏章朕一律留中不发,而后再派锦衣卫去查。即便这样,也只能节流,不能开源。
他大手大脚地花了一年,现在报应来了,天启皇帝给他留下来的 700多万两银子,如今花只剩下 100多万两,现在好几座钱库都是空荡荡的,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他的内心都是极其心痛和愤怒的,大臣们都看他年轻好欺骗,这已经抵达了崇祯的心理底线,他是不会再拨银子出去的!”
朝堂之上,众人更不敢说话,心里也都打定了主意,一定不会去趟关中这个火坑,关中天灾人祸不断,连钱粮都得不到保障,这个时候去关中,无异于自寻死路。
其他人可以沉默,但韩爌作为内阁首辅,不能不出声。他只能无奈道:“陛下,如今只能安排陕西巡抚岳和声为三边总督。岳和声在陕西任职多年,对当地情况较为熟悉,或许能稳定住关中的局势。”
崇祯帝听了,想了想后认可了这个安排。就在这时,御史薛国观忽然站了出来,高声说道:“陛下,臣要参礼部尚书徐光启。他和反贼徐晨有书信来往,有暗通反贼之意。”
崇祯帝闻言,目光转向礼部尚书徐光启。说实话,若不是有御史参奏,他都快忘了自己还有这么一位礼部尚书。
徐光启虽然年纪大、资历深,但他本就是技术官僚,专注于科技、农业等领域,和朝廷其他的官员相比显得有些不合群。更不要说他还加入了天主教,在当时的大明官员看来,这种举动已经有点大逆不道了,像他这样的官员本来是很难入阁的。
但这一年多来,崇祯弄掉了上百位高级官员,徐光启意外的成了礼部尚书了,但他在内阁当中属于被排挤的一类,所以他平时也不怎么出声,甚至连崇祯都不知道有这个礼部尚书。
徐光启苦笑着跪了下来,解释道:“陛下,臣虽然和徐晨有过联系,但在知道他谋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