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倒换外汇的人还挺多啊。”
“那肯定了。”李龙笑笑说,“毕竟那里距离边境还是比较近的,进出的人比较多,所以需要美元的人也比较多。”
顾博远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把情况打听清楚了。
“这边两个比较大的皮革厂都是民族人开的,一个是这个世纪初,还在清末的时候就开厂子了,后来改了名字,不过主要做民族皮衣,人家看不上你说的那种,根本不做。
而且这两家都没什么库存货,做的都是订单生意,就是客户需要什么他们做什么。我去的时候他们也是爱理不理的,我干脆就没多问。”
李龙便就劝慰了老丈人几句,让他别往心里去。
想想再过十年这里出现的事情,李龙觉得到时候可以提前让老丈人先回来一趟。
这个事情问清楚之后,李龙就去工商税务那边,一来是交税,二来也是把买卖汽车的手续办一下。
因为玛县现在还没先例,所以工商那边也有点麻爪,不过李龙算是大客户,他们也知道李龙进来的东西手续都是正规的,便给把出售汽车的手续给办了。
没先例,那就开个先例行了。
算是给李龙走了个特殊通道。
接下来李龙算是闲了一段时间,还能时不时的去趟四队看看棉花的情况。
从九月下旬开始拾棉花,到九月底,一百亩棉花的头遍已经拾完,有些地块棉花比较好的,开始拾第二遍了。
大哥李建国告诉李龙,头遍花总共拾了有将近十五吨,也就是折下来算一亩地差不多一百五十公斤。
当然好地块收的多一些,能有一百八十公斤,盐碱地块少一点儿,差不多也就一百一二。
十五吨棉花均价卖的就是差不多两块钱。有些杂质还是比较多——一开始卖的时候,杜春芳和其他老太太能帮着把杂质清一下,但后来拾的多了就清不过来了,只能晒一下然后就拉走卖了。
不过这个价格已经非常不错了,队里其他种棉花的,最高卖价就是两块,像他们家还卖过两块二的,基本上没有。
接下来二茬花的拾花费会高一些,一公斤到五毛钱了。主要还是二茬花能拾到手的少。比如一个拾花高手,头茬棉花一天能拾一百公斤,二茬花可能就只能拾到五六十公斤了。
如果不提价,赚的钱少了,吸引不来人。
现在还算好的,李龙隐约记得再往后一些年,拾花费涨到两块到两块五,二茬花甚至能达到三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