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也认你。
许多做买卖的这时候就看不到这一点,钱也赚了,但市场拓展不了多少。
“这一个麦季,两个康麦因收了差不多有三千亩的麦子,算下来有两万多块钱。去掉成本还有近两万。”李建国说道:
“今年是知道的人不多,好些麦子都割掉了,看到我们收的麦子后,说后悔了,明年再找我们。
照这样的算的话,明年至少能收五千亩地。”
两台康麦因李龙付了一万美元。官方牌价算的话不到四万块钱,黑市价算的话也就是六七万。
两年就差不多能收回成本,剩下纯赚。
“唉,有些人还在问,问这康麦因能不能收油葵,我说不能,只能收麦子。你说啥时候能把油葵、麦子和苞米一起收的多好。”
李龙笑着说道:
“会有的,不过要等几年。”
李建国没多说话。不管怎么说,现在的生活已经是原来想像都想像不来的了,非常好了。
李建国的意思是要把那两万块钱都给李龙,李龙没要,只拿了一万。毕竟李俊峰还要分钱,再加上还有油钱什么的。
他和大哥两个,无论是大马力拖拉机还是康麦因,赚钱都是平分。反正他也不出力,收回成本后拿分红就是了。
这四台机子怎么也能用个十几年,是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康麦因虽然停工,保养之后就放起来了,大马力拖拉机却一直在犁着地。麦地收了之后都要犁掉,有些人愿意让陈前进犁地,有些人则是希望李建国给犁,毕竟担心生瓜蛋子犁不好。
陈前进也不挑,队里犁不了就去隔壁队,或者更远的地方。
大马力拖拉机的名声已经传出去了,全乡仅有的两台,甚至于如果不算兵团的话,全县也仅有两台。
也就是玛县电视台现在没新闻,不然妥妥的上电视的。
不过虽然没上电视,但上了州日报——姜至瑜在夏收的时候经常往这边跑,不光采访了李建国他们,还拍了几张照片。
李龙觉得她是打算把农业机械化搞成年度系列的东西,不然怎么紧抓着自己这边不放呢。
李俊贤的收割机今年也割了差不多两千亩地的麦子,赚的虽然不算多,但也不少了。
主要是现在收割机的数量多了起来,许多人家自己有,就不用别人的了。他这还是把四队、三队加上梁东楼他们队的麦子割了才有的。
梁文玉的收割机没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