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经济,又懂政治,还得有相当的格局和眼光。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同时进行。你先牵头筹备,制定部门职责和选拔标准。”何雨柱吩咐道,“首批成员要精干,宁缺毋滥。可以从各公司抽调有潜力的年轻骨干,也可以从高校、研究机构挖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专家。”
“我明白了。”小满记下要点,“办公地点设在四九城?”
“嗯,放在这边,方便获取信息和沟通。启动资金和预算,你做个方案报给我。”
“好,我尽快落实。”
小满的行动力一向很强。
几天后,一份关于成立“黄河集团战略发展部”的初步方案就放在了何雨柱的案头。
方案详细阐述了部门的定位、职能、组织架构以及初期的人员构成设想。
同时,小满也启动了对内遴选和对外招聘的程序。
这个消息在黄河集团内部高层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何雨鑫第一个来电话表示支持,他是感受最深的,如果踩不上点那是真难受。
“哥,这部门很必要,不过你这是打算撂挑子么?”
“想什么呢,难道什么事都得我去琢磨,你想累死你哥我?”
“那不是,我还以为以后你连大方向都不想管了呢。”
“不会,除非我干不动了。”
“你身体那么好,还能再干几十年。”
“省省吧,你不想退休我还想退呢。”
许大茂打来电话:“哥,成立战略发展部我举双手赞成!以后有啥政策风向,咱们也能提前摸个底。”
“我是不想总自己一个人琢磨了,太累。”
“我们都习惯了听你的,难道以后就听这个部门的?”
“他们给建议,开会决定。”
“哦,这样啊,那以后挺麻烦的。”
“麻烦啥。”
“没事,没事。”许大茂忙道。
小满的动作很快,战略发展部的框架迅速搭了起来。
她将部门的职责范围定得比何雨柱最初设想的更广,不仅研究国内政策,也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产业动向、技术发展趋势纳入分析视野。
人选方面,她亲自面试,从内部提拔了两位对政策敏感、有经济学背景的中层干部,又从外部聘请了一位有海外研究机构工作经验的资深研究员。
何雨柱看过最终名单和职责文件,点了点头:“不愧是我的贤内助,你想得比我周全,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