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拿起一块龙涎香,放在鼻尖轻嗅,香气醇厚绵长,不禁点头称赞:“果然是上等佳品。南洋物产丰饶,这些东西在大明都是紧俏货,运回去必然能卖出高价。”
“何止是紧俏,简直是供不应求。”徐增寿笑着说道,“大明的丝绸、瓷器,在南洋各国更是抢手货。就拿这青花瓷来说,在马六甲的售价,比大明本土高出三倍不止,依旧被各国商人争相抢购,不少城邦的国王与贵族,都以拥有大明瓷器为荣。”
一行人继续前行,来到港口的贸易集市。
这里更是热闹非凡,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汇聚于此,公平贸易,互通有无。
大明商人用丝绸、瓷器换取南洋的香料、珍珠;阿拉伯商人用宝石、织物换取大明的茶叶、布匹;南洋各国的商人则在中间充当中间商,赚取差价。
集市上,货币兑换点随处可见,大明的铜钱、白银,南洋的贝壳币,阿拉伯的金币,在这里都能自由兑换,交易十分便捷。
朱高炽与朱雄英不时停下脚步,与各国商人交谈,询问贸易情况。
一位来自波斯的商人见到二人身着华贵服饰,身边官员簇拥,便知道是大明的重要人物,连忙上前行礼,用半生不熟的汉话说道:“大明的货物,是世界上最好的!丝绸柔软,瓷器精美,茶叶清香,我们波斯人都非常喜爱。希望大明能多派商队前来,我们愿意用最好的宝石与香料,换取大明的特产。”
朱高炽笑着回应道:“大明向来愿意与各国友好通商,互通有无。如今我们正计划开拓西洋商路,日后大明与波斯的贸易往来,定会更加频繁。”
波斯商人闻言,大喜过望,连连道谢:“太好了!若是如此,我们的生意必将更上一层楼。愿大明与波斯永世友好,贸易繁荣!”
沿途所见,不仅有繁华的贸易景象,还有完善的配套设施。
港口内设有大明的府衙、驿站、客栈、医馆,甚至还有专门的儒学教室与工匠作坊。
府衙内,官员们正忙碌地处理贸易纠纷、登记货物、收取税费;驿站里,往来的商人与官员络绎不绝;工匠作坊内,大明的工匠正在向当地劳工传授纺织、制瓷等技艺,不少当地劳工已经能熟练操作,制作出带有大明风格的器物。
“为了方便贸易与管理,我们在港口周边修建了这座‘大明商埠’,所有商铺、货栈、作坊都集中在这里,由朝廷派遣官员统一管理。”
徐增寿介绍道,“商埠内还设立了翻译馆,招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