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驻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暹罗等各国的关键港口,主要承担三项要务:一是为往来于南洋与中原的商队提供护航服务,抵御海盗侵扰,确保商路畅通;二是保护大明商贾在各国开设的香料、橡胶、蔗糖等种植园,维护商贾与劳工的安全;三是按朝廷规定,向过往商船与种植园收取适量费用,用于水师的军饷、船只修缮与港口建设,如今已能实现自给自足,无需朝廷额外拨款。”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几年,南洋海盗基本被肃清,商路畅通无阻,前来贸易的商船逐年增多,种植园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仅马六甲周边,大明商贾便开设了上百座种植园,雇佣了数万当地劳工与中原移民,每年产出的香料、蔗糖等物资,通过商船运往中原与南洋各国,利润丰厚。”
“还有一事需向二位殿下禀报。”徐增寿补充道,“按殿下此前的吩咐,李景隆将军已在三个月前,亲自率领一支由二十艘主力宝船、三万将士组成的船队,携带大量大明特产,向西航行,开拓通往西洋的商路。船队计划途经印度、波斯,最终抵达阿拉伯地区,与当地城邦建立贸易往来,目前尚未传回消息,但出发前已约定了联络方式与汇合地点,想来应是一路顺利。”
朱高炽与朱雄英听后,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朱高炽说道:“很好!南洋水师能实现自给自足,还能保障商路与种植园安全,实在难得。景隆此行责任重大,开拓西洋商路,对大明意义非凡,待他归来,必有重赏。”
朱雄英也说道:“增寿你们治理有方啊,不仅让马六甲成为繁华的贸易枢纽,更让南洋水师成为大明经略南洋的重要力量,辛苦了。”
随后,在徐增寿的带领下,朱高炽与朱雄英开始游览马六甲港口。
码头两侧,是一排排整齐的商铺与货栈,绵延数里,一眼望不到尽头。
商铺的招牌琳琅满目,既有大明商号的匾额,也有南洋各国与阿拉伯商人的店铺标识。
货栈内,堆满了各种货物,大明稀缺的香料、珊瑚、珍珠、象牙、宝石等随处可见,香气弥漫;而大明特产的丝绸、布匹、茶叶、瓷器等,更是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色泽艳丽,工艺精湛,引得各国商人驻足围观,争相询价。
“高炽你看,这是来自苏门答腊的龙涎香,质地纯正,是制作香料的上等原料,在大明极为稀缺,一斤能卖上百两白银;还有这来自爪哇的红宝石,色泽鲜红,颗粒饱满,深受中原贵族喜爱。”徐增寿指着货栈内的货物,逐一介绍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