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实在是不折不扣的【群体癔症】孕育温床。
首先,灾区安置点的群众对未来生活充满了迷茫,财产损失、亲人离散的持续焦虑始终作用在受灾群众的身上,构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源;
其次,安置点的信息充满了混乱,甚至有可能谣言横生,而真实的信息又可能存在滞后性或不完整性,这会让各种小道消息甚至迷信的知识迅速填补受灾群众的认知真空;
再者,不管是灾民和救援者都处于身心耗竭状态,这种状态会使个体认知功能下降,理性判断力减弱,更容易接受暗示。
同时,安置点内人员密集,接触频繁,紧密的群体生活会为各种形式情绪的快速传染和症状的模仿都提供物理条件。
除此之外,还有某些不明疾病被理解成“天罚”的现象,某些“神人”或者“预言家”的出现,都有可能造成或者加剧【群体癔症】。
“最重要的是,这种情况不仅仅会在受灾群众之间扩散,还有可能会感染到救援人员、进而在救援人员之间传播……”
哪怕所有的救援人员都经过了严格的理论培训以及思想熏陶,但年龄、环境、生理等多重因素加持之下,总有个别乃至于部分人会被影响到。
而在一个精密的组织中,如果有个别人的问题没有被识别出来,进而在某些关键的地方出了错。
那么,后果就会是灾难性的。
一念至此,南祝仁立刻掏出手机。
在手机上的【白庆华】和【翁娉婷】之间,他的手指反复在【翁娉婷】上面犹豫了许久。
但是略微思考过后,他还是打开了【白庆华】的聊天框。
编辑信息,噼里啪啦地简单解释了自己在这次咨询中遇到的问题和想到的东西之后,结束。
南祝仁长出一口气。
随后,他又开始翻看那迭档案。今天的时间不多了,他最多再挑选一个。
很快,南祝仁选定了自己的目标。拍了拍脸,卸下自己严肃的表情,转而变成适合做咨询的温和。
在和门外的工作人员沟通片刻之后,很快确定了对方现在是能够过来进行谈话的状态。
又等了大概十五分钟的时间,南祝仁的咨询室被敲响。
“请进。”南祝仁惯例高声道。
进来的是个大概三十岁的男人,惯例穿着有泥点的冲锋衣,只不过他的冲锋衣跟之前来过的李组长以及王丽莉比起来更加脏泞,应该是身处更加一线的岗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