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滥用权力,囚犯被动服从。”
“这个理论印证了一点——人性并非由个人的内在特质主导。环境也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作用。”
小赵老师是反应最快的——因为她一开始就知道这次团辅的目的。
她陷入沉思,开始把南祝仁此刻说的东西在之前发生的事情中寻找对应。
“其次,是【去个性化】和【身份吞噬】。”
“【去个性化】,通过匿名化、角色标签化,进而使得个体的自我意识被削弱,行为更易受群体规范支配。”
“【身份吞噬】是【去个性化】实施后的较为严重的后果,志愿者的【身份吞噬】意味着他们的自我认知被彻底摧毁,在实验中他们内化了‘有罪’的标签,开始认为自己真的是囚犯。”
“这不仅仅是实验的作用……甚至于。”
南祝仁意味深长:“当那位监狱神父出现的时候,他虽然表示愿意给志愿者们请律师——但这恰恰是对待囚犯的方式不是吗?他的行为反而让志愿者们对自己囚犯的身份更加深信不疑。”
小赵老师一愣,当把这一段和现实中的某个关隘对上之后,突然开始冒冷汗。
“还有【系统共谋】:包括津巴多教授在内旁观者的沉默助长了恶行蔓延。在这个实验中,津巴多教授自己也迷失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监狱长’的身份之中,直到被其他的教授提醒才恍然大悟地叫停实验。”
“其他的,还有【群体极化】、【从众效应】、【路西法效应】等等……”
学生们听得连连点头,眼睛发光。
还是那句话,心理学里面这种“剖析人性”的部分,拿来唬外行人是真的一唬一个准。
“这个《斯坦福监狱实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甚至我们今天的团体辅导都用到了它。”
“它有很多好的作用。可以说,如果一个学科想要发展,那这种实验,貌似是‘必须’的。但——”
南祝仁话锋一转:“这个实验,也是心理学实验中最臭名昭著的实验之一,和约翰·华生的《小艾尔伯特实验》几乎齐名。”
“这个实验还推动了两样东西的发展——心理学的【伦理审查】和【研究规范】!”
这几章的连贯性比较强,都二合一发了。
48457261
熊猫的大木屋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文学书院】 www.wxhqjs.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wxhqjs.net,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