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见谅!”
说的颇是恳切,绝对挑不出毛病。
闻言,王同学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原因,心中巨石落地,连忙道:“原来如此,倒是卑职考虑不周了.”
不等说完,却见赵安抬手打断,满面微笑看着其道:“不过齿录虽不能交换,年弟却愿为年兄题上数语。”
噢?!
王同学动容,本科同学第一人愿意在他的通讯录上题字,这是何等的荣耀!
一句自是求之不得后,赵安也不耽搁,挥手示意试馆主事钱文取来笔墨,当着众人面在王同学齿录封面内侧空白处,挥毫写下一行小字:“万年兄,国之干城也。”
落款:“庚戌科同年赵有禄题于安徽试馆”。
简简单单。
赵安原本是想落笔写“万年是个好干部”的,可一想“干部”二字是后世的泊来词,这会引用未免超前,于是改为国之干城也。
国之干城?
这四个字可谓是无尚评价了,用在一个七品芝麻官身上简直大材小用,但效果却是非常明显。
看清题字的王同学当场浑身一震,双手颤抖从赵安手中接过通讯录如获至宝,声音哽咽:“多多谢大人抬爱,大人这题字于卑职而言简直重于千金!”
可不是重于千金么!
效果杠杠的。
京里的和党成员们肯定要卖赵安面子,顺手提拔一个七品小官不是张张嘴的事。
因而,周围一众官员见状哪个不艳羡至极!
阿谀奉承之声再起,都夸赵大人重情重义,题字更是格局宏大。刚才大堂内的微妙气氛一下被冲散,取而代之的是对赵安情义与气度的高度钦佩。
赵安这边则生出一个念头,那就是“乡党”二字。
所谓乡党乃同乡之党,平民有乡党,官员也有乡党。
做生意需要乡党帮助,进步也需要乡党,这造反又哪个离得开乡党?
在京的江苏、安徽两省官员,不就是现成的乡党么。
大堂内的两省官员还不是两省在京官员的全部,都来的话少说也有二三百人,谁让江苏和安徽是科举大省呢。
再加上地方为官的,那得多少?
如果将两省乡党官员全部凝聚在一起共尊赵安为“会长”,又将爆发多大力量?
想到这里,赵安愈发坚定要将乡党资源牢牢抓住的念头。
“今日苏、皖两省俊杰齐聚于此共叙乡谊,赵某心中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