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以署理巡抚身份签发调令的各部不敢怠慢,尽管这帮人平日懈怠吃空饷成风,对刚回到防区又要北上的军令很是抵触,但调兵檄文上的未至者军法从事还是逼得这帮将领拼命向凤阳赶去。
皖北的淮北镇各部因为距离近原因,都在预定时间赶到集结地,甚至还有的提前到达,如在宿州指挥守城的游击周库就率部提前三天抵达凤阳。
皖南的绿营各部距离凤阳相对较远,寿春镇、安庆协、徽州协、芜湖营等部兵马紧赶慢赶,虽路上也是拖拖拉拉抱怨连连,但勉强还是在期限内陆续抵达凤阳府城外指定的集结地点。
赵安也于当天抵达集结地,然而直到日落时分经中军官清点人数,发现仍有一支部队未能如期到达。
是淮南营守备耿大勇率领的600淮南兵。
情况报到赵安这里时,赵安正与寿春镇总兵秦国栋谈话。
秦国栋今年已经五十多岁,履历显示其年轻时曾参与清军的征缅之役,后来也从征去过大小金川,是从基层靠战功一步步爬上来的将领。
但由于年轻时冲锋陷阵受过不少伤,导致这位秦总兵如今身子骨远不如从前,这次更是撑着病体过来的。
其也不属于前任巡抚朱珪的“遗毒”,可能也存在吃空饷、喝兵血等问题,但总的来看是一位上了年纪被伤病困扰,没了“上进心”也不想得罪人的人物。
坐等退休的那种。
如此,对赵安制定的“四正六隅”围剿计划,秦总兵自是没有任何意见。
总兵是正二品军队大员,布政使是从二品地方大员,布政没有节制总兵的权力,但赵安是署理巡抚,又有遏必隆宝刀,因而秦总兵很自觉的就将寿春镇绿营的指挥权移交给了赵安。
这一点让赵安深为满意,打算战后给秦国栋请个头功,看看能不能让他获得额外封赏风风光光致仕。
升为提督估计是不太可能了。
乾隆年间能为一省绿营提督的大多是旗员,汉员不是没有,但真就凤毛麟角了。
秦国栋并非旗员,身体又差的不行,朝廷不可能让这么个病秧子升任提督要职的。
得知淮南营守备耿大勇部竟然逾期未至,秦总兵自是不满的说了耿大勇几句,之后却替其求起情来,大意淮南营离的较远,途中或许遇到什么事情这才耽搁下来,希望赵安不要生气。
赵安点头轻笑一声,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将本应今日进行的升帐仪式延迟到明天。
次日上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