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众官员更惊讶的是门外喊的不是“赵大人”到,而是“大帅”到。
“大帅”,是清朝对高级军事统帅的尊称,一般只有钦差大臣、经略大臣、参赞大臣才有资格被尊称为“大帅”,地方上只有总督和巡抚有资格,只后者节制的兵马往往不及前三者。
属于“小帅”,而不是“大帅”。
赵安是署理巡抚,理论上是没资格被敬称为“大帅”的,但他和一般的总督、巡抚又不同,不仅有黄马褂和双眼花翎,还有皇上钦赐的遏必隆刀,被尊称一声“大帅”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也没有自个让人叫自个一声“大帅”的道理吧。
堂内众官面面相窥,都觉这声“大帅”有点尴尬,毕竟这里是巡抚衙门,不是前线的临时行辕。
就连最先投靠赵安,如今靠着大兴工商被赵安特别看重的安庆知府宋嘉问都觉别扭。
关键时候,有人打破堂中沉寂,开口道:“朝中有福大帅,我安徽有赵大帅,此大清双柱也。”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臬台大人张诚基。
福大帅?
众官忍不住联想到那些来江宁“投资”的商人带来的传言,眼前这位年轻的赵大人和正领军出征高原的福大帅一样,都是当今皇上的亲骨肉!
福康安是大帅,赵大人就不是大帅了?
往更深层次去想,赵大人公然让人叫自己为大帅,是不是说赵大人对自己的身世也是一肚子数?
不要犹豫,也不要再想什么,二堂内顿时响起一片“参见大帅”声。
赵安穿着非常正式,不仅黄马褂套在了二品大员服外面,头上插着双眼花翎,还特意把御赐尚方宝剑遏必隆刀给佩在了腰间,乍一看,真是英俊不凡不对,是英武不凡!
“诸位请坐。”
赵安环顾众官,微微点头:“昨日接到凤阳军情急报,有白莲教贼谢鸿仪、杨彪聚众造反,现凤阳府城危在旦夕,本帅决定亲自领军出征,今日请各位前来便是商议这出征之事。”
言罢,不待众官消化,径直走到悬挂的巨大舆图前,随手拿起早就摆好的竹鞭指向图上:“谢杨二贼以往便屡屡对抗官兵,而过往围剿失利皆因困不住、围不死,故本官要布下天罗地网,令贼插翅难逃!”
稍顿,竹鞭重重划过四个府州,“以泗州、凤阳、庐州、颍州为‘四正’!此‘四正’为进剿核心战区,四地官府须全力动员清野坚壁,并为大军提供一切粮秣民夫,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