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理本官自出仕那天便深信不疑,皇上和朝廷亦是鼓励通商惠工的!当官的为官一任要的就是造福一方,而这造福二字,可离不开在座诸位的鼎力支持!”
这番肯定商人地位、表明合作态度的话,如同春风稍稍吹散了些堂下众人的些许紧张气氛,但还是没人敢轻易接话。
见状,赵安知道空话无用,话锋一转进入实质,朗声道:“观我安庆坐拥长江之利,物产丰饶,人杰地灵,但工商之业较之江南苏杭,乃至汉口、景德镇,差距又何止一星半点?诸位可知为何?”
他自问自答,伸出三根手指,“在本官看来,一在固步自封,守着老手艺老路子,不敢变通;二在分散乏力,各家自扫门前雪,难以形成合力;三在缺乏引导,官府以往对诸位支持不足!”
这番话说到众人心坎上了,是啊,做生意的谁不想做大?
可这年头商人就跟肥肉似的,官府要吃一口,地方上的各种势力要吃一口,有些作坊主不是不想扩大规模经营,可仅凭他们自己独力闯荡太难太难,能勉强维持现有规模就算不错了。
赵安精准的三点意见一下就引起众人共鸣。
接着,赵安又结合昨日视察所见,列举了产品单一、工艺守旧、恶性竞争、难以规模化作战等问题,说得条条在理,引得不少商人暗自点头。
“因此!”
赵安的声音突然提高,充满感染力,“本官今日有几项设想要与诸位议议,当然,绝非什么藩台大人的命令,就是个想法,供诸位琢磨琢磨,本官要说的对,诸位就跟本官一起合力把事做起来。本官要说的不对,诸位权当听个笑话,乐一乐就行!”
有个做漆的作坊主大着胆子道:“大人请说!”
赵安朝这作坊主看了眼,微微点了点头,道:“这第一嘛,就是要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什么是特色产业?
“咱们安庆的织锦、文房用品、漆器、茶叶、竹编,都是顶好的东西,可为啥外面人知道的不多,又或是不如人家苏杭?主要就是咱们的好东西跟大姑娘似的老藏在深闺不为人知,因此,本官决定牵头组织本省驰名商标评选!”
驰名商标?!
众人听的一头雾水。
藩司办公室主任老宋却是一肚子数,因为赵大人正是靠这个举措发迹的。
不劳赵安费心,老宋就出面为众人详细解释评选规则,什么商会推荐、官府核查、专家评定,评出来的驰名商标将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