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时刻,能够一槌定音地给他成熟而可靠的建议。
卫王有个什么劳什子齐政,他也同样有着一个才华惊人的荀先生。
荀先生名叫荀十三,他并不知道对方这个名字到底从何而来。
但他知道,荀先生跟着他已经二十多年,兢兢业业,助他良多,是他幕僚团中,当之无愧的首脑,无数次为他一锤定音,几乎从未让他失望过。
这一次,同样也不例外。
正当他的期盼在心头生出,荀先生的声音就缓缓响起。
“诸位之言,不得要领,如何能为殿下分忧?”
“如今殿下大事已经箭在弦上,势如骑虎,断无不发之理,吾等之言,当立足如何增加胜算。”
“在此之上,备兵甲,积钱粮,收两淮,皆为应有之理,所虑无非该如何完善施行。”
“同时,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在举事之前,殿下的暂时潜伏也同样有着十足的必要。”
“朝廷必然会派出人手前来江南,若是没有注意到殿下,只是清查皇甫烨逆党,我们该如何行事?若是注意到了殿下,咱们该如何应对,有什么办法可以转移朝廷钦差的注意,或者制造假象迷惑?”
“在这样的条理之下,讨论才会有实际意义,而不至于陷入漫无目的地争论。”
“至于方才所言之给予北渊和西凉的条件,老夫以为,这并不是问题。”
“其一,这些条件兑现的前提,乃是殿下成功登顶,只要成功登顶,届时咱们可以腾挪的空间就大多了,可以再想办法。”
“其二,西凉国主暂且不提,北渊这一任渊皇乃是一代雄主,他岂会真的被这些条件所迷。对他这样的强者而言,他想要的东西,从来都是自己去拿。”
“如果他们在北疆出兵,必然会趁火打劫,若是朝廷北疆之兵,将他们拦住了,那殿下登基之后,只要加大封赏,北渊也只能无可奈何。若是他们拿到了许多土地城池,那我们许与不许也就无用。”
“其三,当前去想那些问题太过遥远,我等之目光,当聚焦于殿下登基,至于其余之事,可待日后再行讨论。”
当荀先生的话音落下,木屋之中,众人皆是点头称是。
越王终于缓缓开口,“依照此言,该如何行事?”
荀先生回答道:“加快积蓄钱粮之步伐,兵甲、兵员,亦同步施行,同时在朝廷上,让人做戏,转移朝廷的注意,让他们既不能注意到殿下,同时也能隐蔽我们的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