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具体的行动指令,下发到每个单兵。
整个连队如同一具精密的战争机器,各个部件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同步率运转起来。
在这种强大的战场态势感知支持下,连长感觉自己不是在“指挥”一支作战连队,而是在“驾驶”一个拥有上百个感知器和攻击单元的庞大生物体。
然而,蓝方的实力非常强大。
他们的电子对抗单元成功实施了局部干扰,导致红方二排的实时位置信息出现了数秒的延迟和偏差。
就是这数秒钟,二排一头撞进了蓝方预设的密集火力网。
瞬间“全军覆没”,被踢出了模拟战场。
连长心头一沉,立刻调整战术。
在这场高强度的虚拟对抗中,他深刻体会到技术提升了协同的上限,但战争的迷雾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甚至因为节奏的加快而更加致命。
指挥员的决策,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其压力远超传统演练。
随着红蓝演练对抗的持续进行,一场持续三天三夜的旅级联合攻防全面展开。
预设模拟战场是一个濒海复杂地域,包含城市、山地、海岸线和广阔海域。
这是一场全域联合对抗。
太空层,侦察卫星、导航卫星、乃至具备攻击能力的“杀手卫星”在轨道上游弋,争夺制天权。一道来自蓝方的定向能攻击,让红方控制的卫星大规模瘫痪。
网络电磁层,无形的电子对抗与网络攻防在每分每秒进行。红方的无人机集群一度因受到强电磁干扰而失控,这就是蓝方超模的地方了,常规的电磁武器现实中可没有,蓝方甚至还有超强的定向能激光武器,红方技术团队必须在虚拟环境中紧急进行漏洞修复和反制。
空中层,双方的隐形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在天空中进行着超视距空战。飞行员在模拟环境下承受着高达9G的过载模拟,与驾驶现实中的飞机承受的过载感受几乎无差别。
地面层,坦克营、武装机器人、步兵分队在无人地面载具和武装直升机的配合下,逐街逐屋地争夺关键据点。每一个士兵都是网络中的一个智能节点,报告着最微观的战场信息。
海上与水下,虚拟的驱逐舰编队发射远程导弹,攻击蓝方纵深目标;攻击型核潜艇在水下进行着无声的猫鼠游戏。
总指挥员需要统筹这一切,在这浩如烟海的信息流中,他必须瞬间判断哪些信息是关键,哪些是欺骗;必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