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寿命有多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文明的活动边界范围上限。
换言之,人类个体寿命上限越长,文明生存活动边界的范围就越大。
现阶段的人类文明,个体寿命处于百年水平,其活动边界范围就是在地月系统,难以超过这个范围,到火星都够呛。
地球与火星之间最短的单程旅途也要半个年头,最长超过了两年。
即便以光速传播的无线电通信,往返延迟最短距离也要6分钟,要是两颗星球处于彼此对位的最远距离,理论延迟会达到44分钟。
以当代人类的技术水平,从地球到冥王星,飞一个来回的旅程所耗费的时间就超过20年,百年寿命的人生又能有几个20年呢?
要想将活动边界范围扩大到整个太阳系,个体的寿命必须得达到千年层次才能匹配得上。
不过,世间万物皆有两面性。
个体寿命太长或太短,对文明而言都有利弊,但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在不同的文明形态下会有不同的反馈结果。
以人类现在的文明阶段,百年寿命是恰到好处。
增加到200年也还能勉强维持,超过200年以上就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假定当下人类寿命暴增到300年,生存边界还局限在地球,会带来两大致命的负面反馈。
其一是资源有限,个体寿命增长到300年的水平,意味着可以轻易实现十世同堂,人口史诗级爆炸,必然会为了有限的生存资源陷入极为残酷的内卷。
其二是个体寿命的大幅延长,意味着掌握权柄的统治者活得太长,古代一个王朝的生命周期也不过三百年,一开始他可能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力量,但时间一长就可能成为阻碍文明进步的守旧势力,你还颠覆不了他,唯有熬到他自然死亡,活的太长久就不是好事了。
死亡,这对于人类社会文明是至关重要的机制,通过死亡机制,实现代际更替的思想新陈代谢。
因为代际更替比说服守旧势力更有效。
有了死亡机制,当遇到掌握权柄的守旧势力,既说服不了他又颠覆不了他的时候,还可以等他死。
但如果人类文明冲出地球摇篮,这又是另一种情况了,就不能一概而论。
这个时候情况相反,个体寿命非但不能太短,反而需要大幅延长,否则无法支撑新的更高级的文明形态。
因为某些超级工程必须实现,才能拓展文明生存边界,所以也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