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我完全理解区里希望快速推进项目的决心。”
“但是,从法律专业角度和风险控制出发,我有些不同的想法,想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优雅的把话题绕了个圈。
“哦?小周有什么高见?说来听听。”
李建国终于再次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趣。
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
“高见谈不上。”
周明远微微欠身,姿态客客气气,但言语间却逐渐显露锋芒。
“只是一些基于法律实务和风险规避的浅见,供各位领导参考。”
他目光转向赵志刚。
“赵局,关于全程嵌入工作组,我认为其初衷是好的,是为了提高效率,但从法律主体和权责明晰的角度看,可能存在一些隐患。”
他顿了顿,确保所有人都听着。
“首先,是身份混淆的问题。”
“我们的法律工作人员一旦嵌入政府工作组,在村民眼中,我们就不再是独立的法律服务提供者,而是代表了政府立场。”
“这会极大削弱我们作为中立第三方进行调解的公信力,村民会天然认为我们和拆迁方是一伙的,任何法律建议都会被视作套路,反而会激化矛盾,不利于谈判。”
他点出了赵志刚设想中最致命的弱点。
失去中立性。
“其次,是责任边界模糊。”
周明远继续深入。
“嵌入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指令、行动节奏将完全受工作组支配。”
“如果工作组为了追求进度,采取了一些.可能存在法律风险的操作,我们的律师是提出反对,还是默许?”
“提出反对,可能被视作不配合工作,默许,则意味着我们共同承担了法律风险甚至是政治风险。”
“这个我们担不起。”
周明远毫不避讳地点出了核心问题,这让赵志刚的脸色微微沉了下来。
这是在公然质疑他提出的工作方式。
但面前的年轻人话还没完。
“所以呢,我建议换一种思路,采用项目制、节点化、报告制的合作模式。”
“比如我们将滨湖新城拆迁法律保障,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来运作,签订专门的项目合同,明确服务范围、交付成果、验收标准.”
“最重要的是,责任边界。”
周明远笑吟吟抱起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