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
对于已然是天下第一大族、权势滔天的李家。
刘禅除了兑现十锡的承诺外,并未给予额外的、实质性的权力封赏或家族擢升。
李翊的子侄如李治、李平、李安、李泰等,官职依旧。
并未如其他三家般得到普遍提升。
这其中的政治考量,明眼人皆能窥见——
正是要以新崛起的关、张、诸葛三家之势,
来制衡已然根深蒂固、权倾朝野的李家!
形成“三强制一超”的微妙平衡。
避免出现权臣独大、威胁皇权的局面。
此乃刘备临终前的深谋远虑,亦是刘禅稳固帝位的必然选择。
对于这番明显带有制衡意味的封赏,李翊始终保持着沉默。
甚至在某些关键任命上表示了支持。
他深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
李家权势已极,若再不知进退,必遭灭顶之灾。
此刻的默许与退让,反而是对家族最好的保护。
庙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用于“称宗道祖”。
在汉朝,庙号的授予极为严格,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
如今刘备统一天下,其功业足以媲美高祖刘邦和世祖刘秀。
随着这几大家族的风光上位,他们麾下的门生故吏自然也鸡犬升天。
纷纷占据了各级官府的紧要职位。
而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或因与这几家关系疏远而未能及时“站队”的老牌功勋贵族。
如一些早期跟随刘备、但后期逐渐边缘化的将领后代。
则只能眼睁睁看着权力与利益的蛋糕被瓜分殆尽。
暗自捶胸顿足,后悔不迭。
他们明白,经过这一轮新帝的恩典洗牌。
若不能尽快找到新的靠山或做出改变。
他们被排挤出权力核心。
乃至逐渐衰落,已是不可避免的命运。
待这一系列关乎权力格局的封赏尘埃落定,刘禅才在朝会上提出另一项重要议题——
为已故的先帝刘备上庙号。
诸葛亮出列,神情肃穆,朗声奏道:
“陛下,先帝功超光武,德迈桓灵。”
“扫平六合,三兴汉室。”
“开创业之宏基,立不世之伟功。”
“依礼,庙号当从‘高、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