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也曾说出:
“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所以,一个封建王朝,
越是能够意识到王朝不能长久延续的皇帝,越能够把本职工作给做好。
道理也很简单。
一个朝代,一个政权。
是像刘秀这样,认为天下无不亡之国,我们这个朝代早晚会亡。
他这个朝代反而会更长呢。
还是像秦始皇那样,认为我的天下就该是始皇二世三世万万世。
这样的朝代会更长命呢?
毫无疑问是前者。
秦二世而亡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它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只有统治者,知道我这个国家可能会亡。
那他才会更努力的把事情做好。
他才会更在乎民间老百姓的情况。
至少这样能延续的更久一点,不要亡在我手里。
但如果有些人,他就是觉得我们就是万万代,不可能亡。
那他啥事儿都能干出来。
这样的人,你又怎么能指望他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呢?
刘备是一个从草莽干到中兴汉室的开国皇帝。
他非常清楚人民的力量有多强。
玄德玄德,一生以“仁德”为信条的他。
如何意识不到,刘姓一旦失德,天下早晚会交给别人?
所以刘备才会在生命最后关头,问出李翊这样的问题。
见李翊依旧眉头紧锁,面露犹豫,似乎仍有顾忌。
刘备温和地笑了笑,换了一种问法:
“既然……子玉……有所顾虑……”
“那不如……朕……换个问法……”
他的目光紧紧锁住李翊,带着一种近乎恳求的意味。
“你……李翊……李子玉……向朕保证……”
“你……能够……为朕……保住这汉室江山……”
“多少年?”
他艰难地补充道,语气带着最后的执着与期盼:
“朕知道……你与常人……不同……”
“你说可以……那便……一定可以……”
“眼下……唯有你我二人……四下……更无六耳……”
“你……也不必……再有……任何顾虑……”
“给朕……一个准数……让朕……”
“走得……安心点儿……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