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袖中取出一卷帛书展开,但见其上密密麻麻绘着蝗虫形貌。
“这段时日,臣已奏请蝗灾应对方案。”
“蝗虫卵生湿地,冬春干旱则夏必成灾。”
“若早开沟渠、放鸭啄卵、以烟驱虫,便可预防蝗灾。”
太常卿颤巍巍出列,说道:
“自古救灾无非禳祷。”
“自古?”
李翊眉梢一扬,“文帝二年蝗灾,诏令‘郡国毋来岁租’。”
“光武建武年间蝗患,旨曰‘开仓廪、贷种粮’。”
“这才是祖宗法度!”
刘备指尖轻叩御案,九旒玉珠在额前晃出清冷的光,他一挥手:
“好了,我们还是先着眼于当下吧!”
他将目光看向李翊:
“……子玉,汝既驳禳祷之说,可有实策?”
还未等李翊开口,侍中杨仪便振袖而出:
“陛下!臣有一计!”
“昔在荆州时,臣见童稚牧鸭食蝗,可效法自然。”
“今何不从江南征调鸭雏,组‘鸭军’十万,逐蝗而食!”
鸭子吃蝗虫,所以组建鸭军,理论上是可以消灭蝗虫的。
可要是当真这么简单的话,那么古人为何总是被蝗灾所困扰呢?
果不其然,
杨仪话音未落,光禄大夫刘晔便抚笏冷笑说道:
“鸭行蹒跚,蝗飞迅疾。”
“待鸭军至河北,恐只能食蝗尸矣!”
“且禽畜聚则瘟病起,若生鸡瘟鸭瘴,岂非雪上加霜?”
徐庶也出列补充说道:
“江南与河北相距千里,运十万活禽需舟车千乘。”
“沿途饲料、饮水、役夫,耗资恐不下百万斛!”
大司农麋竺也赶忙疾步上前,跟着附和道:
“况鸭乃民之私产,强征必失民心。”
“若以市价购之……”
他取出算盘,猛地一抖,汗颜道:
“每鸭二十钱,十万鸭即二百万钱!”
“尚需运费倍之——国库现存余粮仅够三月赈灾啊!”
殿中顿时哗然。
羊衜捋须轻笑:
“看来杨侍中妙策,不过纸上谈兵耳。”
杨仪有些不服气,说:
“那汝有何策!”
羊衜叹道:
“适才某已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