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
现在,百姓就在眼前快要饿死了。
如果见死不救,岂堪为首席宰相?
李翊凝视幼子,见他目光坚定,露欣慰之色,遂改口道:
“……治儿能有此心,甚好。”
“便依你言,开仓放粮,賑济灾民。”
命令一下,
隨行粮车当即停下,开始发放粮米衣物。
初时百姓还跪地叩谢,称颂相爷仁德。
不料消息传开,饥民越聚越多。
见粮车有限,恐自己分不到,便开始推挤抢夺。
甚至有人为爭一袋米而大打出手。
护卫军士见状,急忙维持秩序,却反遭饥民咒骂:
“狗官!既放粮为何不多放些!”
“横竖是死,不如拼了!”
话落,
人群中一声鼓譟,饥民们既一拥而上,进行抢夺。
李治在车中看得心惊,黯然道:
“我等好心救济,他们为何不知感恩,反生怨恨?”
李翊平静道:
“治儿记住,『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廩实而知礼节』。”
“人若饥寒交迫,命在旦夕,哪里还顾得上礼义廉耻?”
“这不是百姓之过,而是为政者之失。”
姜维闻言,若有所思:
“相公之意是……”
“若使百姓丰衣足食,何至有此乱象?”
李翊嘆息道,“为政者当思根本之策,而非临时賑济。”
“今日之乱,罪不在民,而在朝堂。”
说罢,李翊命人传令:
“不必强行维持秩序,让百姓自取所需,能救多少便是多少。”
隨后又对姜维道:
“伯约,记下此地情形。”
“回朝后当奏明圣上,减免淮南赋税。”
“发放种子耕牛,助百姓恢復生產。”
车驾继续南行,李翊心情却愈发沉重。
越近江南,民生越是困苦,路边甚至可见饿殍。
李治与姜维也都沉默不语,显然被眼前景象所震撼。
……
建业城內,吴宫深处。
丝竹声声,歌舞不绝。
自灭吴以来,汉军诸將盘踞旧都。
日夜宴饮,奢靡无度。
昔日孙权宫殿,今成了將领们寻欢作乐之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