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言相同!”
李翊也力劝老刘不要再着急对外扩张了,先全力平定北方。
约食畜谷,储备军资才是上策。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刘备见诸葛亮能一针见血指出目前刘备集团的症结所在。
正与李翊定下的战略方针相同。
仅这番言语,刘备已深知孔明有大才,乃避席拱手谢道:
“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备当时时拱听明诲,奉先生为师。”
诸葛亮叹了口气:
“李郯侯有经纶济世之才,庞士元与吾乃是旧友,吾深知他亦为王佐之才。”
“将军有此二人辅佐,天下早晚能定。”
刘备连忙说道:
“若先生肯出山相助,乱世岂非速定,天下岂非早安?”
“先生岂不念天下苍生乎?”
有谁会嫌手底下人才多呢?
何况随着刘备地盘得不断扩大,终是需要将自己的一些有能力的心腹派往别处去的。
那就必须有新鲜的血液注入。
此时的诸葛亮,不过二十出头罢了。
而李翊在明年就要年满三十了。
三十而立,时间过得终是太快了。
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
一代人才老去,终须新一代人顶上。
刘备又何尝不希望将来李翊百年之后,有人能接他的班?
当然了,刘备年纪也不小了。
本身自己起兵就起得比较晚,前半生也大多蹉蹉跎跎地过去。
今年的他也四十二岁了,极有可能走在李翊前头。
尤其随着袁瑛的顺产,老刘已经久违的得到一子。
先不管他还有没有精力去生第二子,第三子。
但他现在也可以算是“老来得子”,总得为后人铺点路才行。
刘备难得遇着卧龙,说什么也要请他出山,乃起身执诸葛亮手,垂泪泣道:
“……先生不出山,如苍生何也!”
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握住刘备手,说道:
“将军既不相弃,亮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遂命等在馆外的张飞,将备好的金麻绢帛献上。
张飞听得大哥呼喊,暗叹居然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